一揮九制
成語拼音
- yī huī jiǔ zhì
一揮九制成語解釋
- 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典故出處
- 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爲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成語典故
- 劉敝臨出局,倚馬一揮九制,皆見書於史策。★宋·洪邁《容齋三筆·外製之難》
成語造句
- 他處理公務的能力令人讚歎,經常能迅速做出決策,彷彿一揮九制,高效而精準。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權謀交錯,政治風雲變幻莫測。
有一位名叫李卿的大臣,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身的聰慧和不懈努力,一步步踏入了權力的核心。李卿爲官初期,秉持着公正廉潔之心,爲百姓謀福祉,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問題,因此深受民衆的愛戴。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卿在官場的漩渦中逐漸迷失了自我。權力的誘惑讓他開始追逐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財富。他善於揣摩聖意,迎合君主的喜好,逐漸成爲了君主身邊的紅人。
當時的朝廷,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憂患不斷。在一次重大的軍事決策中,李卿憑藉着君主對他的信任,獨攬大權。面對複雜的局勢,他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便草率地做出了一系列的決策。
李卿自以爲聰明過人,能夠“一揮九制”,輕鬆應對各種局面。他在短時間內連續下達了九條指令,妄圖掌控整個局勢。但他卻沒有意識到,這些指令相互矛盾,缺乏整體的規劃和戰略眼光。
結果,戰場上的局勢愈發混亂,士兵們無所適從,最終導致了一場大敗。邊疆淪陷,百姓流離失所,國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面對這樣的慘敗,朝中的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指責李卿的過錯。但李卿卻依然試圖爲自己辯解,推卸責任。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君主在瞭解了事情的真相後,龍顏大怒,對李卿進行了嚴厲的懲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大事務時,切不可盲目自信,妄圖“一揮九制”。必須要經過深入的思考,謹慎地做出決策,否則將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正如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一時的衝動和盲目而導致的災難。
一揮九制-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