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之私

成語拼音

yī jǐ zhī sī

一己之私成語解釋

指個人的私心、私利。

典故出處

宋·李格非《書洛陽名園記後》放乎一己之私,自爲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成語典故

上則擾亂政治,下則搖惑民心,皆由腐敗官僚有意編造,以快一己之私。★章炳麟《致報界俱進會書》

成語造句

在集體利益面前,我們決不能爲了一己之私而損害大家的共同利益。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名叫李權。李權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圓滑世故,一步步爬上了高位。 起初,李權爲官還算清正廉潔,爲百姓做了不少實事,也因此頗受百姓愛戴和朝廷的器重。然而,隨着權力的不斷增大,他內心的慾望也開始逐漸膨脹。 當時,國家正面臨着外敵入侵的危機,邊境戰事喫緊,急需大量的軍費和物資支援。朝廷爲此商議對策,準備徵收新的賦稅以充實國庫,用於抵禦外敵。然而,李權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他深知,徵收新稅必然會引起百姓的不滿,甚至可能引發民變。但他爲了滿足一己之私,不顧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竟然極力反對徵收新稅,還在朝堂上巧舌如簧,列舉出種種所謂的“弊端”。 實際上,李權早已與一些富商勾結。這些富商爲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向李權行賄,希望他能阻止新稅的徵收。李權收了富商們的鉅額賄賂,一心只爲他們的利益着想。 在李權的百般阻撓下,朝廷最終未能及時徵收新稅,導致軍費短缺,邊境的軍隊物資匱乏,戰鬥力大大削弱。外敵趁機長驅直入,侵佔了大片國土,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 而李權卻依舊過着奢華的生活,對國家的危難和百姓的痛苦視而不見。 終於,朝廷中的有識之士察覺到了李權的罪行。他們收集了證據,向皇帝告發了李權的種種劣跡。皇帝大怒,下令嚴查。經查實,李權的罪行確鑿無疑。最終,李權被革職抄家,處以極刑。 李權爲了滿足一己之私,出賣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警示,讓人們明白,那些只爲一己之私而不顧大局的人,終究會被歷史所唾棄。

一己之私-成語圖片

一己之私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