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之說

成語拼音

yī yú zhī shuō

一隅之說成語解釋

片面的說法;偏見。

典故出處

《後漢書·王充等傳論》數子之言當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謬通方之訓,好申一隅之說。”李賢注一隅謂一方偏見也。”

成語典故

或曰‘賞所以使人,不先賞,人不爲我用。’是皆一隅之說也,非通論也。★宋·蘇洵《衡論上·御將》

成語造句

他的觀點常常侷限於個人經驗,難免有一隅之說,無法全面看待問題。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錯綜複雜。在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有一位名叫孔伋的學者。孔伋飽讀詩書,心懷天下,對治國理政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 當時,衛國的國君常常被周邊大國的威脅所困擾,急於尋求強國之策。國君聽聞孔伋的才名,便將他召入宮中,詢問應對之法。 孔伋深知衛國國小力弱,若要在列強環伺中求存,必須採取明智的策略。然而,國君身邊的一些大臣卻各執一詞,有的主張依附強國以求庇護,有的則力主擴充軍備與他國抗衡。 孔伋在朝堂之上,靜靜地聽着衆人的議論。當輪到他發言時,他緩緩說道:“諸位大人所言,皆爲一隅之說。只看到眼前的局部利益,卻未能從長遠和全局來考慮。依附強國,雖能得一時安寧,但終會失去自主之權,淪爲他國附庸;盲目擴充軍備,非但會耗盡國力,還可能招致他國的聯合攻擊。” 國君聽後,陷入沉思。孔伋繼續說道:“治國之道,猶如行舟於大海,需觀風向,察水流,方能抵達彼岸。我們衛國應重視農業,使百姓豐衣足食;推行仁政,凝聚民心;發展商貿,增強國力。同時,與周邊各國保持友好關係,不輕易捲入他國紛爭。如此,方能在這亂世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孔伋的一番言論,讓國君和大臣們如夢初醒。他們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短視和片面,認識到那些所謂的策略不過是一隅之說。 最終,衛國國君採納了孔伋的建議,經過多年的努力,衛國雖未成爲強國,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得以保持相對的穩定和安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待問題不能只侷限於局部和眼前,要有全局的眼光和長遠的思考,避免陷入一隅之說的狹隘之中。

一隅之說-成語圖片

一隅之說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