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空文
成語拼音
- yī zhǐ kōng wén
一紙空文成語解釋
-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典故出處
-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回活佛喇嘛毫無見識,一任外人播弄,徒憑袁總統一紙空文,豈即肯拱手聽命,就此安靜麼?”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政府出臺的某些規定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那就很可能淪爲一紙空文,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國家經歷了長期的繁榮與昌盛。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政治逐漸腐敗,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當時,一位有識之士名叫李明,他心繫國家,看到了種種弊端,決定向朝廷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的建議。他滿懷希望,認爲自己的良策能夠改變國家的命運。
李明歷經數月,查閱了大量的典籍和歷史資料,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精心撰寫了一份詳細而周全的改革方案。這份方案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他堅信只要朝廷能夠按照他的方案實施,國家必將重新走向繁榮富強。
李明滿懷信心地將這份方案呈遞給了皇帝。皇帝起初看到這份方案時,也被其內容所吸引,對李明的才華和憂國之心表示讚賞。於是,皇帝在朝堂之上,當着衆多大臣的面,宣佈要按照李明的方案進行改革。
一時間,李明成爲了衆人矚目的焦點,人們對改革充滿了期待。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出了李明的預料。
那些既得利益的權貴們,擔心改革會損害他們的利益,於是在背後相互勾結,暗中阻撓改革的推行。他們在皇帝面前巧言令色,說改革會引發社會動盪,動搖國家的根基。皇帝本就性格軟弱,在權貴們的不斷勸說下,逐漸動搖了改革的決心。
儘管皇帝當初在朝堂上信誓旦旦地宣佈要推行改革,但最終,李明的那份精心撰寫的改革方案卻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所有的承諾都變成了空話,一切的美好願景都化爲泡影。
李明的改革方案,本應是拯救國家的一劑良藥,卻因爲權貴的阻撓和皇帝的軟弱,最終成爲了一紙空文。國家也因此錯失了一次復興的機會,繼續在衰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一個美好的計劃或政策,如果沒有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執行,最終都只能是一紙空文,無法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一紙空文-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