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父母

成語拼音

yī shí fù mǔ

衣食父母成語解釋

踏入社會都靠父母提供。指生活所依賴的人。

典故出處

明·湯顯祖《南柯記》着甚麼南莊田,北莊地,有溜二便是衣食父母。”

成語典故

農民是他們的衣食父母。他們盼望農民有錢就象他們盼望自己一樣。(茅盾《故鄉雜記》)

成語造句

我們不能忘記廣大消費者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必須努力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來回報他們的支持與信任。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清平鎮的地方。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百姓們大多以農耕爲生,過着平靜而滿足的日子。 鎮裏有一位叫李福的農夫,他爲人勤勞善良,每天都辛勤地在田間勞作。李福家中雖然不算富裕,但也能維持生計。 然而,有一年,清平鎮遭遇了罕見的旱災。連續數月滴雨未下,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面臨着嚴重的饑荒,李福一家也不例外。爲了生存,大家紛紛想辦法尋找食物。 這時,鎮上來了一位富商,名叫趙義。趙義看到百姓們的困境,心生憐憫。他決定從外地採購大量的糧食,運到清平鎮,以平價賣給百姓。對於那些實在拿不出錢的窮苦人家,趙義甚至免費贈送糧食。 在趙義的幫助下,清平鎮的百姓們得以度過了艱難的饑荒時期。大家對趙義感激涕零,紛紛稱他爲“衣食父母”。 李福也對趙義充滿了敬意和感激。他深知,如果沒有趙義的慷慨相助,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餓死街頭。爲了報答趙義的恩情,李福更加努力地勞作,希望來年能有個好收成。 隨着時間的推移,清平鎮的氣候逐漸恢復正常,百姓們又開始了正常的農耕生活。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莊稼年年豐收,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而趙義的善舉在清平鎮被傳頌了很久很久。每當人們提起那段艱難的歲月,都會想起趙義這位“衣食父母”的大恩大德。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趙義這樣的善人並非罕見。他們以自己的力量和財富,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成爲人們心中永遠的恩人。這種善良和慷慨的精神,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人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傳承着人間的溫暖與善良。

衣食父母-成語圖片

衣食父母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