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稅租

成語拼音

yī shí shuì zū

衣食稅租成語解釋

指居官食祿。同衣租食稅”。

典故出處

《漢書·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百姓的生活壓力較大,各項開支繁多,可工作所得除去衣食稅租,所剩無幾。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在這個國家的某個時期,百姓們的生活狀況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時,國家的政治局勢較爲複雜,君主爲了維持龐大的宮廷開支和頻繁的戰爭費用,不斷加重對百姓的賦稅。起初,百姓們還能勉強承受,依靠勤勞的雙手維持着基本的生活。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賦稅的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到了讓人難以喘息的地步。 在一個偏遠的鄉村,有一位名叫李誠的農民。李誠家中世代務農,他爲人忠厚老實,每天辛勤勞作在田間地頭。可是,即便他付出了無數的汗水,收穫的成果卻大部分都被作爲稅租上繳給了官府。 李誠的妻子和孩子也跟着他一同受苦,每天過着節衣縮食的日子。孩子們經常穿着破舊的衣服,補丁疊着補丁。家中的飲食也極爲簡單,粗茶淡飯能填飽肚子已是萬幸。 有一年,遭遇了天災,莊稼收成大幅減少。李誠望着那可憐的收成,心中充滿了憂慮。然而,官府卻沒有因爲災情而減輕賦稅,依舊按照往常的標準徵收。李誠無奈之下,只能將家中僅有的一點餘糧也交了上去,一家人陷入了極度的貧困之中。 村裏像李誠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大家都對沉重的賦稅怨聲載道。終於,一些勇敢的村民決定聯合起來,前往官府請願,希望能夠減輕賦稅,讓大家能夠過上稍微寬鬆一點的日子。 可是,官府的官員們不僅沒有聽取他們的訴求,反而以“抗稅”的罪名對這些村民進行了嚴厲的懲罰。這使得百姓們更加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時期的國家,表面上看起來依舊繁榮,但實際上內部已經矛盾重重。百姓們被沉重的“衣食稅租”壓得喘不過氣來,民不聊生。 後來,一位有識之士站了出來,他深知百姓的疾苦,向君主進諫,闡述了“民爲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他引經據典,講述了歷史上那些因爲過度剝削百姓而導致國家滅亡的教訓。君主在他的勸說下,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政策,逐漸減輕了百姓的賦稅負擔。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得到了改善,國家也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合理的賦稅政策則是保障百姓生活的重要因素。

衣食稅租-成語圖片

衣食稅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