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臭千秋
成語拼音
- yí chòu qiān qiū
遺臭千秋成語解釋
- 死後惡名流傳,永遠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典故出處
- 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姑念放麑,使御魍魎之鬼,擁戴稱頌,懸金石不刊之書,令其遺臭千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岳飛,其賣國求榮的行徑遺臭千秋。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因其行爲而被後世銘記,然而,並非所有的銘記都是美名遠揚。
東晉時期,有一個名叫桓溫的權臣。桓溫出生名門,自幼聰慧且雄心勃勃。他憑藉着家族的勢力和自身的才能,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起初,桓溫爲東晉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率軍北伐,收復了不少失地,一時間聲名大振,民衆對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重振東晉的雄風。然而,隨着權力的不斷膨脹,桓溫的野心也日益顯露。
他妄圖篡奪皇位,獨攬大權。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桓溫不擇手段,剷除異己,打壓忠良之士。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政治風氣變得污濁不堪。
儘管桓溫最終未能成功篡位,但他的所作所爲給東晉的政治帶來了極大的破壞。他的野心和專橫,讓國家陷入了混亂和動盪之中。
後世對桓溫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讚賞他的軍事才能和曾經的功績,而更多的人則對他後期的野心和惡行予以譴責。
桓溫的名字,就這樣在歷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只不過,這是一種遺臭千秋的印記。他的故事成爲了後人引以爲戒的範例,讓人們明白權力的濫用和野心的膨脹往往會導致自身的毀滅,並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正如古人云:“多行不義必自斃。”桓溫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背離了正道,最終被歷史所唾棄。他的惡名,歷經千秋萬代,仍警示着後人要秉持正義、堅守良知,莫要因一時的貪慾和野心而遺臭萬年。
遺臭千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