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趨尺步

成語拼音

shéng qū chǐ mù

繩趨尺步成語解釋

繩、尺:木工校曲直、量長短的工具,引伸爲法度;趨:快走;步:行走。指舉動符合規矩,毫不隨便。

典故出處

《宋史·朱熹傳》:“方是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

成語典故

南宋時期,朝廷內部在朱熹倡導的“道學”上分爲兩派,權臣韓侂冑極力排斥朱熹,認爲道學爲僞學,道學代表結爲死黨,目的是想篡位。在這種情況下,道學代表們小心翼翼、一舉一動都繩趨尺步。有人建議朱熹解散學堂,朱熹總是笑而不答。

成語造句

他這個人做事總是謹小慎微,簡直就是繩趨尺步,一點都放不開手腳。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個名叫李三的年輕人。 李三從小就被父母嚴格教導,要遵守各種規矩和禮儀。他的成長環境彷彿有無數隱形的繩索束縛着他,讓他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特定的標準。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三進入了一傢俬塾學習。在私塾裏,先生對學生們的要求更是嚴格到了極致。從坐姿到站姿,從說話的方式到書寫的規範,都有着明確的規定。李三在這樣的環境中,愈發變得謹小慎微,每一個動作都像是在按照尺子量好的尺寸來進行,不敢有絲毫的偏差。 有一次,私塾舉行了一場重要的禮儀活動。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驟和姿勢進行。李三緊張得手心出汗,他害怕自己稍有差錯就會受到責罰。在整個過程中,他全神貫注,每一個動作都如同機械般精準,不敢有一絲懈怠。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三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快樂。他感覺自己彷彿被這些規矩和禮儀困在了一個小小的籠子裏,無法自由地伸展和表達自己。他開始思考,這樣的繩趨尺步的生活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有一天,李三偶然間讀到了一些古代先賢的著作。他從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一種自由和灑脫的氣息。那些先賢們倡導人們要遵循內心的聲音,不要被過多的外在規矩所束縛。李三深受啓發,他開始嘗試着打破一些不必要的束縛,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雖然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爲長期以來的習慣讓他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是,李三堅定地邁出了每一步。他逐漸學會了在遵守基本規則的前提下,給自己一些自由的空間。他不再是那個機械般行動的人,而是變得更加鮮活和真實。 最終,李三找到了一種平衡。他明白了規矩和禮儀的重要性,但也知道不能讓它們成爲自己生活的全部。他學會了在規矩的框架內,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魅力和個性。 從李三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繩趨尺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範人們的行爲和社會秩序,但如果過度強調,可能會讓人失去自我和創造力。我們應該在遵循必要規則的同時,也要給心靈留下一片自由的天空,讓生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就如同歷史上那些敢於突破傳統、追求自由的先輩們一樣,爲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帶來新的活力和進步。

繩趨尺步-成語圖片

繩趨尺步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