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羣儒
成語拼音
- shé zhàn qún rú
舌戰羣儒成語解釋
-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羣儒。”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劉表去世,劉琮投降曹操,形勢對劉備與孫權極爲不利。劉備派諸葛亮隨魯肅一起前往東吳去說服孫權聯合抗曹。諸葛亮在孫權的殿前先後把張昭,虞翻、步陟、陸績的投降主義駁得體無完膚,孫權終於同意聯劉抗曹。
成語造句
- 在那場激烈的辯論會上,他憑藉着卓越的口才和淵博的知識,猶如諸葛亮一般舌戰羣儒,令人欽佩不已。
成語故事
-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勢力日益強大。他親率大軍南征,想要一舉吞併江南。此時的劉備勢單力薄,在諸葛亮的建議下,決定派遣使者前往江東,與孫權結盟共同抗曹。
諸葛亮肩負着這一重大使命,隻身一人來到了江東。江東的衆多謀士們得知劉備派來了使者,紛紛聚集起來,想要給諸葛亮一個下馬威。
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上,以張昭爲首的謀士們開始對諸葛亮發起了輪番攻擊。張昭率先發難,他憑藉着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對諸葛亮冷嘲熱諷,指責劉備實力弱小,如今還寄人籬下,說諸葛亮空有虛名,不能輔佐劉備成就大業。
諸葛亮聽後,微微一笑,他引經據典,侃侃而談。他說:“當初漢高祖劉邦也曾弱小,還多次戰敗,但最終卻能奪得天下,建立大漢王朝。如今劉備雖然暫時處於困境,但有着堅定的信念和仁義之心,必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而我諸葛亮也定會盡心盡力輔佐主公。”
接着,又有謀士提出曹操兵多將廣,不可與之抗衡。諸葛亮則分析道:“曹操雖兵強馬壯,但他也有弱點。他的軍隊長途跋涉,疲憊不堪,而且北方士兵不擅長水戰。我們若能巧妙運用策略,定能找到破敵之法。”
面對謀士們的種種質疑和刁難,諸葛亮沉着應對,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一一駁斥,說得衆人啞口無言。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諸葛亮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光芒四射。他以一己之力,成功地說服了江東的衆多謀士,爲孫劉聯盟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孫權決定與劉備聯手,共同對抗曹操。
這場舌戰羣儒的精彩較量,充分展現了諸葛亮的卓越才華和非凡智慧。他在強敵環伺、形勢複雜的情況下,能夠從容不迫地應對挑戰,用他的雄辯之才折服衆人,爲劉備的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正是因爲有了孫劉聯盟,才使得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遇慘敗,從此三分天下的局勢初步形成。諸葛亮舌戰羣儒的事蹟,也成爲了流傳千古的佳話,讓後人讚歎不已。
舌戰羣儒-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