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滅私
成語拼音
- yǐ gōng miè sī
以公滅私成語解釋
- 指出以公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
典故出處
- 《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蔡沈集傳以天下之公理,滅一己之私情。”
成語典故
- 太史必當謹書災異。願陛下翕受敷施,以壯人才之精神;虛心容納,以植人言之骨幹。念邦本而以公滅私,嚴邊備而思患豫防。★元·脫脫《宋史·馬廷鸞傳》
成語造句
- 我們在處理事情時應秉持公正,不能有私心雜念,要做到以公滅私,這樣才能贏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諸侯國中,有一位名叫趙良的官員。
趙良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慧和勤奮,一步步在官場上嶄露頭角。他被委以重任,負責治理一方土地。
當時,這片土地上存在着一些嚴重的問題。一些權貴和富商相互勾結,壟斷了當地的重要資源,導致百姓生活困苦,怨聲載道。趙良深知其中的弊端,決定要進行一番徹底的整治。
然而,在整治的過程中,他面臨着巨大的壓力和阻礙。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紛紛通過各種手段向趙良施壓,試圖讓他放棄改革。他們有的送來重金賄賂,有的則以威脅的口吻警告趙良不要多管閒事。
面對這些誘惑和威脅,趙良始終不爲所動。他心中秉持着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的長治久安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明白,如果此時爲了個人的私利而退縮,那麼百姓將永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家的根基也將受到動搖。
在一次公開的場合,趙良當着衆多官員和百姓的面,義正言辭地說道:“我身爲官員,肩負着國家和百姓的期望,必當以公滅私。若因私廢公,我有何顏面面對百姓,有何資格爲官!”他的這番話,贏得了百姓們的熱烈掌聲和支持。
趙良雷厲風行地推行改革措施,打擊權貴的不法行爲,重新分配資源,使得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
在這個過程中,趙良的親朋好友也曾勸他不要過於剛正,以免給自己帶來災禍。但趙良堅定地回答:“若人人都因私而廢公,那國家如何能繁榮昌盛?我寧願捨棄個人的安逸和利益,也要維護公平和正義。”
最終,在趙良的不懈努力下,這片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趙良以公滅私的事蹟也被廣爲傳頌,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公私抉擇時,應以公爲重,以公滅私,才能成就一番真正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正如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只有心懷天下,摒棄私利,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以公滅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