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方今
成語拼音
- yǐ gǔ fāng jīn
以古方今成語解釋
- 用古代人的人事與今天的人事相比。
典故出處
- 《北史·長孫嵩傳》昔叔孫辭沃壤之地,蕭何就窮僻之鄉,以古方今,無慚曩哲。”
成語典故
- 聖賢所行,因爲盡禮,季孫宿亦能如是。以古方今,相去何直千萬也。★宋·洪邁《容齋隨筆·古人無忌諱》
成語造句
- 我們看待當下的一些社會現象,應該客觀分析,不能盲目地以古方今,畢竟時代在不斷變化和發展。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故事都能讓我們以古方今,從中汲取智慧和教訓。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個小國,名叫衛。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治國之志,但卻常常在決策上猶豫不決。
當時,衛國面臨着來自鄰國的威脅,國內的大臣們紛紛進言獻策。有的主張加強軍事防禦,有的建議與其他強國結盟,還有的認爲應該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發展國內經濟。衛靈公對於這些建議左右爲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就在衛靈公舉棋不定之時,一位名叫子思的大臣站了出來。子思對衛靈公說:“國君啊,如今的局勢猶如當年的殷商。殷商的末代君主紂王,面對各種問題時也是優柔寡斷,不能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我們不能重蹈覆轍,應該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果斷地選擇一條適合衛國的道路。”
衛靈公聽了子思的話,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過往歷史中那些因爲決策失誤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心中漸漸有了一絲明悟。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衛靈公終於下定決心,採納了加強軍事防禦和發展經濟並重的策略。他任命了賢能的將領,訓練士兵,同時鼓勵百姓耕種,減輕賦稅,使得衛國在短時間內國力大增,成功抵禦了鄰國的侵略。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古方今的重要性。古人的經驗和教訓,就如同照亮我們前行道路的明燈。通過研究歷史,我們能夠了解到過去的成敗得失,從而在面對當今的問題時,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我們應當善於從歷史中獲取智慧,以古方今,讓歷史的經驗爲我們的未來指引方向,避免重蹈覆轍,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古方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