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爲鏡

成語拼音

yǐ gǔ wéi jìng

以古爲鏡成語解釋

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爲鑑戒。同以古爲鑑”。

典故出處

《舊唐書·魏徵傳》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選擇時,應當明白以古爲鏡的重要性,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轍。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朝代的興衰更替,這些過往的歲月就如同一面面鏡子,讓後人得以從中汲取智慧和教訓。 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這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英明君主,深知治理國家的不易。他身邊有一位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魏徵。魏徵常常毫不留情地指出唐太宗的過失,而唐太宗也能虛心接納。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極爲美麗的鷂鷹,喜愛非常,正將其放在手臂上把玩。忽然聽聞魏徵前來奏事,唐太宗深知魏徵定會對他玩鷂鷹之事加以勸諫,於是急忙將鷂鷹藏入懷中。魏徵心中明白唐太宗的舉動,故意拖延奏事時間,滔滔不絕地陳述利弊。等魏徵離開後,唐太宗再看懷中的鷂鷹,已然悶死。然而,唐太宗並未因此怪罪魏徵,反而自省自身的行爲可能有誤。 在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悲痛不已,感慨道:“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唐太宗正是因爲能夠以古爲鏡,借鑑前朝的得失,同時又能以人爲鏡,虛心接受大臣的諫言,才使得唐朝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成爲了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 再看隋朝,隋煬帝楊廣窮奢極欲,濫用民力,開鑿大運河,多次發動戰爭,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迅速滅亡。後世的君主們倘若能以隋朝的覆滅爲鏡,就應明白百姓乃國家之根本,不可過度剝削壓迫,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有的諸侯國君主能夠汲取前人的經驗,改革內政,發展經濟,任用賢能,從而使國家強盛;有的諸侯國君主則因循守舊,貪圖享樂,不顧百姓死活,最終被他國所滅。 歷史就如同一部無字的大書,每一頁都充滿了智慧和啓示。以古爲鏡,能讓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從而更好地前行,書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輝煌篇章。

以古爲鏡-成語圖片

以古爲鏡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