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

成語拼音

yǐ róu kè gāng

以柔克剛成語解釋

用柔軟的去剋制剛強的。

典故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成語典故

他要拼老命,孤注一擲,我們則要忍耐,力避同敵人正面交鋒,以柔克剛,在敵人的後方狠狠地打。★李連慶《風雲急》

成語造句

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他巧妙地運用策略,最終實現了以柔克剛。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智慧的策略和方法被人們運用,其中“以柔克剛”便是一種充滿智慧和力量的處世之道。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漢初的那段風雲變幻的歷史。劉邦在楚漢相爭中最終戰勝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然而,漢初的局勢並不穩定,外部有匈奴的威脅,內部則面臨着各種勢力的紛爭。 匈奴,這個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兵強馬壯,戰鬥力兇悍。他們的騎兵常常南下侵擾,給漢朝邊境的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當時的匈奴首領冒頓單于,更是野心勃勃。面對匈奴的挑釁,漢朝的大臣們紛紛主張以武力對抗。然而,劉邦經過深思熟慮,卻選擇了一種看似柔弱的策略。 他沒有立刻派遣大軍與匈奴進行正面的大規模衝突,而是採取了和親的政策。將漢室的公主遠嫁匈奴,同時送去大量的財物和生活用品。這一舉措在當時許多人看來,是一種示弱的表現,認爲堂堂大漢居然要通過和親來換取和平,實在是有損國威。 但實際上,這正是劉邦“以柔克剛”的高明之處。通過和親,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漢朝得以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同時,也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與匈奴的緊張關係,避免了大規模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 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強盛,兵精糧足。此時,漢武帝果斷出擊,對匈奴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一雪前恥。 漢初的和親政策,看似柔弱,實則是一種深謀遠慮的智慧。它以暫時的妥協和退讓,避免了與強大敵人的直接衝突,保存了實力,爲日後的反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看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也是“以柔克剛”的經典範例。孟獲是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屢次叛亂。諸葛亮爲了穩定後方,親自率軍南征。 在與孟獲的交戰中,諸葛亮憑藉着卓越的智慧和謀略,一次次擒獲孟獲,卻又一次次將其釋放。很多將領都不理解諸葛亮的做法,認爲應該嚴懲孟獲。但諸葛亮深知,單純的武力鎮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激起南中地區少數民族更強烈的反抗。 他以寬容和仁慈對待孟獲,用自己的誠意和智慧感化他。最終,孟獲心悅誠服,不再叛亂,南中地區得以長治久安。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有時候,一味地強硬對抗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學會“以柔克剛”,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或許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成功。

以柔克剛-成語圖片

以柔克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