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如新

成語拼音

bái tóu rú xīn

白頭如新成語解釋

白頭:頭髮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瞭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

典故出處

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成語典故

西漢時期,鄒陽有一次因爲受人誣陷,被梁孝王關進監牢,準備處死。鄒陽十分激憤,他在獄中給梁孝王寫了一封信,信中列舉事實說明:“待人真誠就不會被人懷疑,純粹是一句空話。”  他寫道:“荊軻冒死爲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還一度懷疑他膽小畏懼,不敢立即出發。卞和將寶玉獻給楚王,可是楚王硬說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腳。李斯盡力輔助秦始皇執政,使秦國富強,結果被秦二世處死。所以諺語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雙方互不瞭解,即使交往一輩子,頭髮都白了,也還是像剛認識時一樣;真正相互瞭解,即使是初交,也會像老朋友一樣。”  梁孝王讀了鄒陽的信後,很受感動,立即把他釋放,並做爲貴賓接待。

成語造句

他和那人相識多年,卻感覺彼此之間仍如同白頭如新,缺乏真正的瞭解和默契。

成語故事

在漢朝時期,有一個人叫鄒陽。他爲人正直,才華橫溢,然而卻命運多舛。 鄒陽最初效力於吳王劉濞,他曾多次上書進諫,勸吳王不要謀反。可是吳王一心想要爭奪天下,根本不聽鄒陽的勸告。後來,吳王果然起兵反叛,鄒陽見勢不妙,便離開了吳王,轉而投奔梁孝王劉武。 梁孝王非常賞識鄒陽的才華,對他十分禮遇。然而,梁孝王身邊的一些寵臣卻嫉妒鄒陽,時常在梁孝王面前說他的壞話。久而久之,梁孝王對鄒陽也產生了懷疑。 有一次,梁孝王受人挑撥,誤以爲鄒陽要背叛他,一怒之下便將鄒陽逮捕入獄。鄒陽在獄中感到非常冤屈,他知道如果不能讓梁孝王消除誤會,自己恐怕性命難保。於是,他決定給梁孝王寫一封信,爲自己辯解。 在信中,鄒陽引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人物事例,闡述了自己的忠誠和正直。他寫道:“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爲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爲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願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爲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願大王孰察之。” 鄒陽接着說:“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佯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爲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臣始不信,今乃知之。願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梁孝王讀了鄒陽的這封信後,深受感動,他意識到自己錯怪了鄒陽,於是立刻下令釋放了他。 鄒陽的經歷就如同“白頭如新”這個成語所表達的那樣,有些人即使相處到老,彼此之間卻依然如同陌生人一般,並不瞭解對方的真正內心和品質。而鄒陽雖然與梁孝王相處時間不長,但通過他的真誠和智慧,最終贏得了梁孝王的信任和理解。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能僅憑表面現象或他人的言語來判斷一個人,而應該深入瞭解對方的內心世界和爲人品質,否則就可能像梁孝王一樣,險些失去一位真正的忠臣和摯友。只有通過真誠的溝通和相互的理解,才能建立起真正深厚的情誼,避免出現“白頭如新”的遺憾。

白頭如新-成語圖片

白頭如新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