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

成語拼音

bān mén nòng fǔ

班門弄斧成語解釋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典故出處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於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成語典故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爲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爲,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成語造句

他居然在業界權威面前高談闊論,簡直就是班門弄斧。

成語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輕的木匠,他自認爲技藝高超,無人能及。 有一次,他聽說了魯班的大名,魯班可是木匠行業中公認的大師級人物。但這個年輕木匠卻並不服氣,覺得自己未必就比魯班差。於是,他決定去魯班的門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藝,好讓衆人看看他的厲害。 他來到魯班家門前,擺開架勢,開始展示自己的木工活。他又是鋸木頭,又是刨木板,忙得不亦樂乎。周圍漸漸圍攏了一些人,大家看着他的舉動,都暗暗搖頭。 這時,魯班從家中走了出來。年輕木匠看到魯班,不但沒有絲毫的畏懼和謙遜,反而更加賣力地表現起來,彷彿在向魯班示威。魯班靜靜地看了一會兒,然後走上前去,拿起年輕木匠正在使用的工具,只幾下,就做出了一個極其精巧的木製品,那工藝之精湛,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歎不已。 年輕木匠看着魯班的傑作,頓時傻眼了。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狂妄和無知。魯班看着他,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我魯班從事木匠行業多年,經歷過無數的實踐和鑽研,纔有了今天的技藝。而你,僅僅憑藉一點小小的本事,就敢在我面前賣弄,這豈不是太不自量力了嗎?我們應該尊重前輩的經驗和成就,不斷學習和進步,而不是盲目自大。” 年輕木匠羞愧地低下了頭,他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他收起了那份狂妄,虛心向魯班和其他前輩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藝。 正如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真正的大師和前輩時,我們要保持謙遜和敬畏的態度。不要像那個年輕木匠一樣班門弄斧,自不量力。只有不斷學習和進取,我們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班門弄斧-成語圖片

班門弄斧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