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軍特起
成語拼音
- yì jūn tè qǐ
異軍特起成語解釋
- 另組一支軍隊,自樹一幟。比喻突然興起的新生力量。亦作異軍突起。
典故出處
-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少年欲六嬰便爲王,異軍蒼頭特起。”
成語典故
- 弘烈異軍特起,又與莽依圖相失,勢孤,遂困於承蔭。★《清史稿·傅弘烈傳·論曰》
成語造句
- 在當今的商業世界中,一家新興的科技公司憑藉獨特的創新理念和高效的運營模式異軍特起,迅速佔領了市場的重要份額。
成語故事
- 在秦末漢初的風雲變幻中,天下大亂,各方勢力紛紛崛起。
當時,陳勝、吳廣率先在大澤鄉舉起了反抗暴秦的大旗,一時間,起義的烽火迅速蔓延。然而,就在這衆多的起義隊伍中,有一支力量異軍特起,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和影響力,那便是項羽所率領的楚軍。
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自幼胸懷大志,勇猛過人。他看到秦的暴政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決心推翻秦朝,恢復楚國的榮光。當他召集起一支軍隊時,其麾下的將士們個個英勇無畏,士氣高昂。
在與秦軍的多次交鋒中,項羽的軍隊表現出了與衆不同的戰鬥風格和強大的戰鬥力。他們作戰勇猛,不懼生死,常常以少勝多,令秦軍聞風喪膽。尤其是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的勇氣和決心,帶領楚軍與秦軍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
當時,秦軍兵力衆多,裝備精良,而項羽的楚軍在數量和裝備上都處於劣勢。但項羽深知,此戰關乎反秦大業的成敗,唯有背水一戰,纔有取勝的可能。他下令砸破鍋竈,鑿沉船隻,只讓士兵們攜帶三天的口糧,以示絕不退縮、有進無退的決心。
在戰場上,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楚軍將士們受到他的鼓舞,個個奮勇殺敵,喊殺聲震天動地。最終,楚軍以破竹之勢擊敗了秦軍主力,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經此一役,項羽的楚軍聲名遠揚,成爲了反秦鬥爭中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崛起就如同一支異軍,在亂世中特起,以其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信念,爲推翻秦朝的統治立下了赫赫戰功。
項羽和他的楚軍的故事,成爲了歷史長河中一段令人讚歎的傳奇,也讓“異軍特起”這個成語有了生動而深刻的詮釋。他們的崛起不僅展現了勇氣和智慧的力量,也讓後人看到了在艱難困境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就能夠創造出驚人的奇蹟。
異軍特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