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塗同歸

成語拼音

yì tú tóng guī

異塗同歸成語解釋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採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典故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論儒》聖人異塗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雖然大家選擇的道路不同,經歷也各異,但最終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可謂異塗同歸。

成語故事

在華夏大地的悠悠歷史長河中,有無數英雄豪傑、仁人志士,他們懷揣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負,踏上了不同的征程。然而,令人驚歎的是,儘管他們所走的道路截然不同,最終卻往往能達成相似的目標,正所謂異塗同歸。 且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位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伍子胥,另一位是范蠡。伍子胥本爲楚國人,因家族蒙冤受屈,被迫逃離楚國。他一路歷經艱辛,懷着對楚國權貴的深深仇恨,來到了吳國。伍子胥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幫助吳王闔閭整頓軍備、訓練士卒,使得吳國日益強大。最終,伍子胥帶領吳國的軍隊攻破了楚國的都城,實現了復仇的心願。 而范蠡則是越國的重臣。越國在與吳國的戰爭中遭遇慘敗,越王勾踐甚至被迫到吳國爲奴。范蠡不離不棄,陪伴在勾踐身邊,爲他出謀劃策。在回到越國後,范蠡主張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增強國力。他鼓勵百姓辛勤勞作,同時積極開展貿易,使得越國逐漸恢復元氣。經過多年的努力,越國終於一舉擊敗吳國,成就了霸業。 伍子胥走的是一條復仇之路,他的目標是讓楚國爲曾經的過錯付出代價;范蠡選擇的是一條復國之路,致力於讓越國重振雄風。他們的出發點不同,所採取的策略和手段也各異,但最終都實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 又如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豪傑紛紛揭竿而起。劉邦出身卑微,原本只是沛縣的一個小亭長,但他善於籠絡人心,廣納賢才,採取了較爲溫和的策略,一步步壯大自己的勢力。而項羽則是出身貴族,力能扛鼎,英勇無畏。他率領楚軍在戰場上屢建奇功,憑藉着強大的武力和豪邁的氣概,成爲了反秦的重要力量。 劉邦和項羽,一個以仁義和謀略取勝,一個以勇猛和武力著稱。他們在推翻秦朝的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方法和道路。然而,最終的目標都是結束秦朝的暴政,建立新的政權。雖然最終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勝出,建立了大漢王朝,但不可否認的是,項羽在反秦的鬥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條件做出選擇。只要我們堅守信念,勇往直前,無論走的是哪一條道路,都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實現自己的價值。正所謂異塗同歸,只要心有所向,終能抵達那理想的遠方。

異塗同歸-成語圖片

異塗同歸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