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用事
成語拼音
- yì qì yòng shì
意氣用事成語解釋
- 意氣主觀偏激的情緒;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憑一時的想法和情緒辦事。
典故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這是事勢相逼,不得不爾。至今想來,究竟還是意氣用事,並不曾報效得朝廷,倒惹得同官心中不快活,卻也悔之無及。”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做決策的時候,常常忽略客觀情況,完全憑着自己的一時衝動意氣用事,結果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兩個世家大族,分別是李家和王家。李家的公子李逸,生性豪爽,但有時過於衝動;王家的公子王軒,爲人沉穩,深謀遠慮。
這一年,城中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會,衆多才子佳人匯聚一堂。李逸和王軒皆在受邀之列。詩會上,衆人吟詩作對,氣氛熱烈。然而,就在這時,一位權貴之子仗着自己的家世,對一位貧寒書生的詩作百般挑剔,甚至加以羞辱。李逸見此情景,心中的怒火瞬間被點燃,他不顧衆人的阻攔,挺身而出,當面怒斥那位權貴之子。
王軒在一旁,深知此事不宜衝動,試圖勸阻李逸,但李逸此時完全聽不進去,他只覺得心中的正義之氣必須得以伸張,不能讓那權貴之子如此囂張跋扈。最終,李逸與那權貴之子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這場詩會也因此不歡而散。
事後,那權貴之子懷恨在心,利用家族的權勢,對李家進行打壓。李家的生意受到諸多阻礙,家族的聲譽也受到了影響。李逸這才意識到自己當時的衝動給家族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心中懊悔不已。
而王軒這邊,他的家族則一直平穩發展。因爲他在面對各種情況時,從不意氣用事,總是深思熟慮,權衡利弊之後再做出決定。
李逸經過這次挫折,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明白,意氣用事雖然能逞一時之快,但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真正的勇敢和正義,並非是憑藉一時的衝動去行事,而是要在冷靜思考之後,採取明智而有效的行動。
正如歷史上的項羽,勇猛無比,但在關鍵時刻卻意氣用事,未能聽從范增的建議,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而劉邦則能隱忍剋制,不被情緒左右,最終成就了帝業。
李逸決定向王軒學習,努力改掉自己意氣用事的毛病。經過多年的磨礪,李逸終於也能像王軒一樣,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保持冷靜,做出正確的抉擇,爲家族的興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意氣用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