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據典
成語拼音
- yǐn jīng jù diǎn
引經據典成語解釋
- 引用經典書籍作爲論證的依據。
典故出處
- 《後漢書·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
成語典故
- 喫到這些臭東西,還要替他考證,你也忒愛引經據典了。★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二回
成語造句
- 在學術討論中,他總是能旁徵博引,讓人信服,而不像有些人只是爲了反駁而強詞奪理,真正做到了引經據典。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中國,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學者。他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對各種經典著作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李明深知,要在學問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他每日勤奮苦讀,無論是儒家的經典《論語》《孟子》,還是道家的《道德經》《莊子》,亦或是史家的《史記》《資治通鑑》,他都反覆研讀,力求融會貫通。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明開始參加各種學術辯論和研討活動。在這些場合中,他發現許多人只是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斷和片面之詞來闡述觀點,缺乏足夠的依據和深度。而李明則不同,他總是能夠旁徵博引,從衆多經典著作中找出有力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有一次,當地的學府組織了一場關於治國之道的大辯論。各方學者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張以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有的則倡導以道德教化爲主。李明在傾聽了衆人的觀點後,緩緩起身說道:“諸位所言皆有其理,然吾以爲,治國當以‘引經據典’之法。昔日,周公制禮作樂,以《周禮》規範君臣百姓之行爲,使周朝享國八百餘年,此乃依經典而治之範例。再者,商鞅變法,雖以嚴刑峻法爲手段,但其亦參考前代治國之得失,並非憑空臆造。故治國之道,當借鑑前人之智慧,援引經典之論述,方能制定出符合國情、順應民心之良策。”
李明的一番言論,令在場衆人無不折服。他所引用的經典事例和論述,既準確又深刻,讓人無法反駁。
此後,李明聲名遠揚,許多學子紛紛慕名前來求教。而李明也毫不吝嗇,總是耐心地教導他們:“讀書做學問,切不可憑空想象,一定要引經據典,如此方能有紮實的根基和深刻的見解。”
在李明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注重對經典的研讀和引用,學術之風爲之一振。而“引經據典”這個詞,也成爲了人們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重要準則。
引經據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