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足救經

成語拼音

yǐn zú jiù jīng

引足救經成語解釋

引拉;經縊死。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越做越離目的越遠。

典故出處

《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聖人之名,闢之是猶伏而唂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他那種盲目行動、不計後果的做法,無異於引足救經,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困難。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一位名叫子軒的書生。子軒自幼聰慧,勤奮好學,一心渴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爲家族爭光,爲國家效力。 子軒的家境並不富裕,但他的父母省喫儉用,全力支持他讀書。他深知父母的期望,日夜苦讀,不敢有絲毫懈怠。然而,科舉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競爭異常激烈。 在一次科舉考試前夕,子軒感到壓力巨大。他擔心自己準備不夠充分,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在這種焦慮的情緒下,他開始採用一些極端的方法來複習。他不再按時休息,甚至廢寢忘食,長時間地坐在書桌前,不停地背誦經典、練習文章。 他的身體逐漸喫不消,精神也變得越來越疲憊。但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反而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彌補之前的不足。 他的好友李明發現了他的狀況,前來勸告他:“子軒,你這樣過度勞累,不顧身體,是無法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的。你應該合理安排時間,保持良好的狀態。” 然而,子軒卻不以爲然,說道:“此次考試至關重要,我必須全力以赴,哪怕付出再多的代價。” 考試的日子終於到來,子軒拖着疲憊的身體走進考場。在考場上,他的頭腦昏昏沉沉,思維也變得遲鈍,之前熟記的知識竟然一時想不起來。最終,他的成績並不理想。 子軒懊悔不已,他這才明白,自己之前的做法就如同“引足救經”。想要達到目的,卻採用了錯誤的、極端的方法,結果不僅沒有實現目標,反而讓自己陷入了更糟糕的境地。 正如歷史上的一些例子,比如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趙括,只知紙上談兵,在與秦國的長平之戰中,盲目指揮,導致趙軍大敗。這正是因爲他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戰略,而是一味地按照書本上的理論行事。 又如三國時期的馬謖,在守衛街亭時,不聽從他人的建議,固執地將軍隊駐紮在山上,自以爲能夠憑藉地勢取勝,最終卻痛失街亭,導致蜀軍的戰略佈局被打亂。 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和策略,不能像子軒那樣“引足救經”,否則只會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引足救經-成語圖片

引足救經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