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飧不給

成語拼音

yōng sūn bù jǐ

饔飧不給成語解釋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同饔飧不繼”。

典故出處

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卹,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雷粲者。”

成語典故

衰國之民,饔飧不給,裿褐不完。★清·譚嗣同《仁學》二四

成語造句

他最近生活潦倒,經濟狀況極差,以至於饔飧不給,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四的書生。李四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皆是樸實的農民,靠着幾畝薄田勉強度日。 李四自幼聰慧過人,對讀書有着極高的熱情和天賦。儘管家境貧寒,無法爲他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但他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和對知識的渴望,常常借他人的書籍在微弱的油燈下刻苦攻讀。 隨着年齡的增長,李四的才華逐漸嶄露頭角。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京城謀求功名,希望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然而,京城的生活並非他想象中那般美好。 李四初到京城,人生地不熟,身上所帶的盤纏也很快用盡。他租住在一間簡陋的小屋中,每日爲生計發愁。爲了節省開支,他常常一天只吃一頓飯,有時甚至連這一頓都無法保證。 由於沒有足夠的錢財,李四無法購買筆墨紙硯,只能在地上用樹枝寫字練習。他四處尋找可以打零工的機會,但由於他身材瘦弱,又沒有一技之長,很多僱主都不願意僱用他。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四的生活越發艱難,饔飧不給。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依然堅持不懈地學習。 終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四的才華被一位官員所賞識。這位官員爲他提供了一些幫助,讓他能夠繼續參加科舉考試。李四不負衆望,在科舉考試中一舉高中,從此踏上了仕途。 後來,李四成爲了一名清正廉潔、爲民做主的好官。每當回憶起那段饔飧不給的艱苦歲月,他都會感慨萬分,並告誡身邊的人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勤奮努力,不可懈怠。

饔飧不給-成語圖片

饔飧不給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