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國奉公

成語拼音

yōu guó fèng gōng

憂國奉公成語解釋

心懷國家,努力做好工作。

典故出處

《後漢書·祭遵傳》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徵虜者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國家面臨危機之時,許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憂國奉公的高尚精神。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仁人志士,他們心懷天下,憂國奉公,爲了國家的繁榮昌盛,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有一位名叫荀彧的謀士,他出生於潁川名門望族,自幼聰慧過人,博學多才。當時,漢室衰微,董卓亂政,荀彧深知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心中憂慮不已。 荀彧決定離開家鄉,尋找一位能夠拯救漢室、安定天下的明主。他輾轉多地,最終選擇了曹操。曹操當時勢力尚弱,但荀彧看中了他的雄才大略和雄心壯志。 荀彧爲曹操出謀劃策,多次在關鍵時刻幫助曹操化險爲夷,取得勝利。他盡心盡力地輔佐曹操,不僅是因爲他認爲曹操有能力結束亂世,更是因爲他心中對國家的深深憂慮和對百姓的憐憫。 然而,隨着曹操的勢力不斷壯大,他的野心也逐漸膨脹。曹操欲進爵魏公、加九錫,荀彧深知此舉會讓曹操進一步背離漢室,他不顧個人安危,極力勸阻曹操。荀彧憂國之心,從未有絲毫改變,他始終銘記着自己的初心,那就是爲了國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寧。 可曹操卻對荀彧的勸阻心生不滿,荀彧因此陷入了困境。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仍然堅守着憂國奉公的原則。 最終,荀彧在憂鬱中離世。他的一生,都在爲國家的命運擔憂,爲百姓的福祉操勞。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忠誠,詮釋了憂國奉公的真正含義。 在歷史的書卷中,像荀彧這樣憂國奉公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或許身處不同的時代,面臨不同的困境,但他們那顆憂國憂民、奉公無私的心卻是相同的。正是因爲有了這些人的存在,中華民族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歷經風雨,依然屹立不倒。他們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

憂國奉公-成語圖片

憂國奉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