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無行

成語拼音

yǒu kǒu wú xíng

有口無行成語解釋

有虛言而無德行。

典故出處

《後漢書·史弼傳》竊聞勃海王悝……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羣居,皆有口無行,或家之棄子,或朝之斥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平日裏總是誇誇其談,許下諸多承諾,然而到了關鍵時刻卻總是退縮逃避,實在是有口無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生活着一個名叫張禮的年輕人。張禮生得眉清目秀,能言善辯,初時給人的印象極好。 張禮常常出沒於各種社交場合,無論是文人墨客的聚會,還是市井百姓的閒聊之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在衆人面前總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談論着各種道義、倫理和理想。他承諾要爲鄰里解決困難,要爲朋友兩肋插刀,要爲社會的公平正義挺身而出。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漸漸發現,張禮所說的那些豪言壯語,大多都只是空話而已。有一次,鄰居王大爺家中突遭變故,急需一筆錢財應急。張禮當時拍着胸脯保證,一定會幫忙想辦法籌措資金。王大爺滿懷感激,以爲找到了依靠。可日子一天天過去,張禮卻再也沒有提及此事,彷彿已經將自己的承諾拋諸腦後。 還有一回,好友李兄在生意上與人發生糾紛,張禮信誓旦旦地表示會爲李兄主持公道,與對方據理力爭。可當真正面對對方時,張禮卻因懼怕對方的權勢,臨陣退縮,讓李兄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 久而久之,大家都明白了張禮不過是有口無行之人。他雖然言辭動聽,卻從不付諸實際行動。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乏此類人物。比如三國時期的馬謖,他在諸葛亮面前誇誇其談,談論兵法戰略時頭頭是道,讓諸葛亮對他頗爲賞識。然而,在街亭之戰中,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導致蜀軍大敗。他平日裏的高談闊論與戰場上的實際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有口無行的典型。 又如唐代的趙括,熟讀兵書,說起兵法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趙奢都辯論不過他。但在長平之戰中,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戰術,最終導致四十多萬趙軍被秦軍坑殺。 這些歷史的教訓都告訴我們,一個人若只是空有言辭,而沒有實際的行動和作爲,最終只能被人所唾棄。像張禮這樣有口無行之人,也漸漸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和尊重,在城鎮中變得孤立無援。 所以,我們應當以張禮爲戒,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更要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諾言,成爲一個言行一致、有擔當、有作爲的人。

有口無行-成語圖片

有口無行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