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安思危

成語拼音

yú ān sī wēi

於安思危成語解釋

於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準備。

典故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臣聞之《春秋》,於安思危,危則慮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如今的繁榮景象時,我們不能忘記過往的艱辛,要做到於安思危,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王朝興衰更迭,其中蘊含着深刻的智慧與教訓。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名叫衛。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治理國家還算有方,國內局勢相對穩定,百姓們也能安居樂業。然而,就在這看似平靜祥和的景象之下,有一位名叫蘧伯玉的大臣卻始終心懷憂慮。 蘧伯玉常常對衛靈公進諫,提醒他不可因當下的安寧而忘卻潛在的危機。他說:“如今我們衛國看似平安無事,但周邊列強環伺,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困境。我們應當未雨綢繆,於安思危,加強軍事防禦,發展農業生產,儲備物資,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變故。” 衛靈公一開始並未將蘧伯玉的話放在心上,他覺得國家目前繁榮昌盛,沒有必要過於擔憂。但蘧伯玉並不氣餒,他列舉了許多歷史上的例子。他提到曾經強大無比的商朝,在紂王的統治下,沉迷於一時的繁華,不思進取,不考慮潛在的危機,最終被周武王所滅。 他又說起周幽王,爲博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完全沒有意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結果當外敵真正入侵時,諸侯不再相信烽火,西周因此滅亡。 蘧伯玉的這些話語終於讓衛靈公開始反思。衛靈公逐漸認識到,雖然目前衛國安定,但不能因此而麻痹大意。於是,他開始聽從蘧伯玉的建議,整頓軍隊,鼓勵農耕,儲備糧食。 幾年後,鄰國發生內亂,戰火蔓延,一些流民涌入衛國。周邊的強國看到衛國資源豐富,便想趁機侵略,掠奪財富。然而,由於衛國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軍隊訓練有素,物資儲備充足,成功抵禦了外敵的入侵,保住了國家的安寧。 衛國的百姓們都對衛靈公和蘧伯玉的遠見卓識稱讚不已。他們明白,正是因爲能夠於安思危,提前做好準備,衛國才得以在危機中安然無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在安逸的環境中,都不能忘記潛在的危險,要有於安思危的意識,才能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立足和發展。

於安思危-成語圖片

於安思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