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素車

成語拼音

bái mǎ sù chē

白馬素車成語解釋

素車:白色喪車。駕白馬,乘素車。傳說伍子胥被害後化作濤神乘白馬素車來往於江水裏。指錢塘江潮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即繫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的勸告,同越王勾踐和好,並且聽信讒言,賜劍讓伍子胥自盡,將他的屍首拋入江中,從此江中波濤洶涌,從海門山滾滾而來,越過錢塘魚浦,波浪才減弱。早晚有時可以看到伍子胥乘白馬素車站在潮頭。

成語造句

戰場上硝煙瀰漫,突然遠處出現了一支白馬素車的隊伍,顯得格外醒目。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吳國。當時吳國的國王夫差憑藉着強大的國力,不斷地對外征戰,擴張領土。 夫差有一位忠誠的大臣伍子胥,他智慧過人且一心爲國。然而,夫差卻漸漸變得驕傲自大,聽不進去伍子胥的忠言。 有一次,夫差執意要攻打齊國,伍子胥極力勸阻,認爲此舉並非明智之舉。但夫差根本不予理會,反而聽信了奸臣的讒言,認爲伍子胥心懷不軌。最終,夫差竟然賜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在臨死前悲憤地說:“我死後,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吳國的東門上,我要親眼看着越國的軍隊打進吳國。” 伍子胥死後不久,越國果然日益強大起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厲兵秣馬,準備向吳國報仇雪恨。 終於,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越王勾踐率領着大軍攻打吳國。吳軍節節敗退,根本無法抵擋越國軍隊的兇猛攻勢。 夫差在絕望之中,回想起伍子胥曾經的勸諫,懊悔不已。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當越軍即將攻破吳國都城之時,夫差帶着殘兵敗將出逃。在逃亡的路上,夫差看到了遠處駛來了一隊白馬素車。原來,這是越王勾踐爲了嘲諷夫差而特意安排的。夫差看着那隊白馬素車,心中充滿了淒涼和悲哀。 他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已經無法挽回,曾經輝煌的吳國如今即將覆滅。夫差在悔恨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吳國也隨之滅亡。 後來,“白馬素車”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它常常用來形容送葬時的場景,同時也寓意着失敗和悲哀的結局。就如同夫差一般,因爲自己的傲慢和錯誤決策,最終導致了國家的覆滅和自己的悲慘命運。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保持謙遜和理智,否則就可能重蹈夫差的覆轍,落得個悲慘的下場。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事例都證明了這一道理,讓我們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教訓,不斷成長和進步。

白馬素車-成語圖片

白馬素車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