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兵於農
成語拼音
- yù bīng yú nóng
寓兵於農成語解釋
- 寓寄寓,包含。指給農民以一定軍事訓練,平時務農,戰時參戰。或指軍隊屯墾。
典故出處
- 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爲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古代的某些時期,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以達到寓兵於農的效果,既保障了農業生產,又充實了軍事力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戰爭時有發生,而國家的興衰存亡往往取決於軍事力量的強弱。
在某個時期,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外患的威脅。敵國頻頻侵犯邊境,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國家的軍隊雖然英勇奮戰,但由於長期作戰,兵力逐漸損耗,軍費開支巨大,給國家的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這時,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大臣向君主進言,提出了“寓兵於農”的策略。他說:“昔日,周武王伐紂,能取得勝利,並非僅僅依靠強大的軍隊,而是因爲他善於調動民衆的力量,讓民衆在從事農業生產之餘,也能接受軍事訓練,具備戰鬥能力。如今,我們也應效仿古人,讓百姓在平日耕種田地,保障糧食生產,一旦國家有戰事,他們便能迅速集結,拿起武器,保衛家園。”
君主聽後,深以爲然。於是,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一政策。百姓們在農閒之時,被組織起來進行軍事訓練,學習戰鬥技巧和兵法。同時,國家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對於在軍事訓練中表現出色的百姓給予獎勵。
經過一段時間的推行,成效顯著。當敵國再次來犯時,這個國家的百姓迅速響應號召,紛紛投身戰場。他們雖然沒有職業軍人那般精湛的武藝,但憑藉着對家鄉的熱愛和保衛親人的決心,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而且,由於百姓們平時從事農業生產,國家的糧食供應充足,後勤保障有力,使得軍隊能夠持續作戰,無後顧之憂。
最終,這個國家成功抵禦了外敵的入侵,保衛了領土和人民的安寧。而“寓兵於農”的策略也因其顯著的效果,被後世所借鑑和傳承。它不僅在戰爭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和平年代也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這便是“寓兵於農”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它告訴我們,智慧的策略和民衆的力量相結合,能夠創造出強大的戰鬥力,保衛國家的和平與繁榮。
寓兵於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