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物持平

成語拼音

yù wù chí píng

遇物持平成語解釋

指對待人和事持公正態度。

典故出處

宋·蘇舜欽《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王公行狀》苟遇物持平,輕重判然於中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處理這件複雜的事情時,他始終能夠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真正做到了遇物持平。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正的官員。 李正出身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勤奮好學,心懷正義,憑藉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功名,成爲了一方官員。 上任之初,小鎮的百姓們對他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過往的官員多是中飽私囊,鮮有爲百姓真正謀福祉的。然而,李正很快就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了百姓們的看法。 有一次,小鎮上的兩個富商因爲爭奪一塊商業用地而鬧得不可開交。這兩個富商,一個姓張,一個姓王。張家財大氣粗,在當地經營多年,有着廣泛的人脈關係;王家則是新貴,靠着精明的生意頭腦在短時間內積累了大量財富。雙方都認爲這塊地應該歸自己所有,互不相讓。 李正得知此事後,沒有因爲張家的勢力而偏袒,也沒有因爲王家的新貴身份而輕視。他先是詳細地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親自去實地考察了那塊有爭議的土地。他查閱了相關的地契和文書,還詢問了周圍的百姓,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在處理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李正面臨着來自各方的壓力。張家試圖通過賄賂來讓他做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決,而王家則通過威脅要上告更高級的官員來給他施加壓力。然而,李正不爲所動,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要公正公平地解決這個問題,不偏不倚。 最終,李正根據所掌握的證據和實際情況,做出了一個合理的判決。他將那塊地按照一定的比例劃分給了張、王兩家,使得雙方都能夠接受,並且還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以避免日後再次出現類似的糾紛。 此事過後,小鎮上的百姓們對李正讚不絕口,紛紛稱讚他是一位清正廉潔、公正無私的好官。 李正的行爲正是“遇物持平”的體現。他在面對複雜的情況和各種誘惑、壓力時,始終保持着公正的態度,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不因其身份、財富或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偏頗。這種精神在古代的官場中是難能可貴的,也爲後世的爲官者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正如歷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賢臣,他們都以公正公平爲準則,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遇物持平-成語圖片

遇物持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