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鳥南棲

成語拼音

yuè niǎo nán qī

越鳥南棲成語解釋

從南方飛來的鳥,築巢時一定在南邊的樹枝上。比喻難忘故鄉情。

典故出處

南朝·梁·蕭統《古詩十九首》葫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成語典故

但聞越鳥南棲,狐死首丘,萬里親戚墳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成語造句

漂泊在外多年,他終於決定回國發展,正所謂越鳥南棲,人也總是渴望迴歸故鄉。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個動人心絃的故事,展現了“越鳥南棲”這一成語所蘊含的深刻情感。 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叫伍舉的楚人。他心懷壯志,渴望在楚國一展抱負,爲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楚國當時的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奸佞當道,伍舉的正直和才能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識和重用,反而遭受了不公的待遇和排擠。 無奈之下,伍舉被迫離開了自己深愛的楚國,背井離鄉,踏上了漂泊之路。他一路艱辛,歷經磨難,最終來到了晉國。晉國當時國力強盛,對人才也頗爲重視。伍舉在晉國受到了一定的禮遇,但他的心中始終充滿了對楚國的思念和牽掛。 儘管在晉國的生活還算安穩,可伍舉卻無法真正融入其中。每當夜深人靜,他望着南方,想起楚國的山川湖泊、親人和朋友,心中便涌起無盡的憂傷。他深知自己就像那越地的鳥兒,雖然暫時棲息在北方的枝頭,但內心始終嚮往着南方的故土。 楚國的局勢在伍舉離開後,並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愈發混亂。百姓生活困苦,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而那些曾經排擠伍舉的奸佞之臣,依舊在朝堂上爲非作歹,使得楚國的前途愈發黯淡。 在這樣的時刻,伍舉的愛國之情愈發強烈。他決定不顧個人安危,返回楚國,試圖改變這一局面。他的朋友和在晉國結識的知己都勸他不要冒險,畢竟楚國的局勢如此複雜,他回去很可能再次遭受迫害。然而,伍舉堅定地說:“我身爲楚人,楚國是我的根,無論如何,我都要回去爲它盡一份力。我就如同那越鳥,南棲是我內心最深的渴望。” 最終,伍舉毅然踏上了歸楚之路。回到楚國後,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向楚王進諫,痛陳利弊,指出了國家存在的種種問題,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議。楚王在伍舉的誠懇勸說下,開始反思自己的治國之道,逐漸清除了朝中的奸佞之臣,採納了伍舉的建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經過多年的努力,楚國終於擺脫了困境,重新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而伍舉,也因其對國家的忠誠和貢獻,成爲了楚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伍舉的故事,正是“越鳥南棲”的生動寫照。無論身處何方,那份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和熱愛,始終在心中燃燒,引領着遊子歸巢,爲家鄉的繁榮貢獻力量。

越鳥南棲-成語圖片

越鳥南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