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瘦秦肥
成語拼音
- yuè shòu qín féi
越瘦秦肥成語解釋
- 比喻痛癢與己無關。
典故出處
-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於其心。”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古代的官場中,一些官員爲了自身利益,不顧民生,常常只關心如何在權力的爭鬥中勝出,全然不理會百姓的疾苦,真可謂是越瘦秦肥。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當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等一系列改革,國力日益強盛,軍事實力也愈發雄厚。秦國的統治者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兼併六國,實現大一統。他們大力發展農業和軍事,對百姓實行嚴格的律法和繁重的賦稅,以支撐其不斷對外擴張的野心。
而越國,地處東南一隅,雖然也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在這個動盪的時代,逐漸顯得力不從心。越國的君王和大臣們,在面對強大的秦國時,常常感到憂心忡忡。他們深知自身實力的不足,爲了國家的生存,不得不採取一些較爲溫和的政策。
越國的百姓,相對來說,賦稅較輕,生活較爲安定。然而,這種安定也只是在相對的層面上,因爲越國時刻面臨着被秦國吞併的威脅。
在秦國,由於長期的征戰和繁重的勞役,百姓們生活困苦,面黃肌瘦。許多家庭失去了青壯勞動力,農田荒蕪,民生凋敝。但秦國的統治者爲了實現霸業,對此視而不見,依舊窮兵黷武。
越國雖然在軍事和經濟實力上不如秦國強大,但百姓們的生活相對還算富足,身體也較爲健康。
然而,越國的這種“肥”,在秦國的強大壓力下,顯得如此脆弱。最終,秦國憑藉其強大的武力,逐步蠶食周邊各國,越國也未能倖免。
這就是“越瘦秦肥”的故事。它反映了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各國爲了爭奪霸權,不惜犧牲百姓的利益。而這種霸權的爭奪,往往是以百姓的苦難爲代價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後人對那段殘酷歷史的一種銘記和反思,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與安寧的來之不易。
越瘦秦肥-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