贓貨狼藉
成語拼音
- zāng huò láng jí
贓貨狼藉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爲不檢,名聲敗壞。
典故出處
- 《宋書·劉穆之傳》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贓貨狼藉,揚州刺史王弘遣從事檢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一些不法商人被查,他們的交易記錄和倉庫現場可謂贓貨狼藉,讓人觸目驚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官員名叫李通。他出身貧寒,早年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了仕途。
起初,李通爲官清正廉潔,一心爲民,深受百姓的愛戴和上級的賞識。他在地方任職期間,積極改革弊政,興修水利,使得當地的農業生產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百姓們過上了相對富足的生活。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通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被權力和財富所迷惑,漸漸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在一次處理一起重大的商業糾紛時,一位富商爲了謀取私利,私下向李通行賄。起初,李通堅決拒絕,但面對富商不斷送來的鉅額財富和種種誘惑,他最終沒能堅守住底線,收下了賄賂,並做出了偏袒富商的判決。
有了這第一次的失足,李通便一發不可收拾。他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與不法商人勾結,爲他們謀取不正當的利益,自己則從中獲取豐厚的回報。他的府邸中堆滿了金銀財寶,生活變得極度奢華。
與此同時,李通在官場中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打壓異己,培植自己的勢力。他的所作所爲引起了一些正直官員的不滿和質疑,但由於他的勢力龐大,這些聲音都被他強行壓制了下去。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李通的罪行逐漸敗露,朝廷派遣了一位剛正不阿的欽差大臣前來調查。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和取證,李通的種種罪行被一一揭露。欽差大臣在他的府邸中搜出了無數的贓物,其數量之多、價值之巨令人瞠目結舌,真可謂是贓貨狼藉。
最終,李通被繩之以法,他的家產被全部沒收,家人也受到了牽連。他曾經的輝煌仕途瞬間化爲泡影,成爲了人們唾棄的對象。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爲官者應當堅守正道,不忘初心,切不可被權力和財富所腐蝕,否則必將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正如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有通過正當的途徑獲取財富和權力,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敬仰,否則,一旦陷入貪慾的泥沼,就會像李通一樣,留下千古罵名。
贓貨狼藉-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