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有攸歸
成語拼音
- zé yǒu yōu guī
責有攸歸成語解釋
- 攸所;歸歸屬。是誰的責任,就該歸誰承擔。指份內的責任不容推卸。
典故出處
-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至於疆臣守土,責有攸歸,等馬尾開仗的情形,有了詳細奏報,必得要論是非,定功罪。”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這件事情出了問題,必須查明原因,找到責任所在,畢竟責有攸歸,不能讓無辜者受牽連。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兩個官員,分別是李大人和王大人。他們在同一地方爲官,負責管理當地的政務和民生。
這個地方本是物產豐富、百姓安居樂業之地。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先是連續幾年的天災,導致莊稼收成銳減,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接着,匪患四起,擾亂了地方的安寧。
李大人和王大人面對這些問題,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和方法。李大人積極組織民衆抗災,親自前往災區查看災情,調撥糧食救濟災民。他還組織地方武裝力量,對土匪進行圍剿,試圖恢復地方的安寧。
而王大人則顯得消極怠工,對於災情和匪患似乎並不上心。他整天沉迷於酒色之中,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
在李大人的努力下,災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土匪的活動也受到了遏制。然而,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百姓的生活依然艱難。
朝廷得知了這個地方的情況後,派了欽差大臣前來調查。欽差大臣經過一番深入瞭解,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他當着衆多百姓和官員的面,嚴厲斥責了王大人的不作爲,並對李大人的積極作爲給予了肯定。
欽差大臣說道:“如今這地方的種種問題,雖形勢複雜,但責任明確,理應有人承擔。李大人盡心盡力,爲解決問題付出諸多努力,其功績不可磨滅。而王大人,玩忽職守,致使百姓受苦,這罪過責有攸歸!”
最終,王大人被革職查辦,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李大人則因功績卓著,得到了晉升和嘉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問題和責任時,每個人都應該盡心盡力,不可逃避推諉。否則,當問題出現時,責任的歸屬必然清晰明瞭,那些失職之人終究難逃責罰。正如古人云:“在其位,謀其政。”既然承擔了一定的職責,就應當盡職盡責,若有過錯,責有攸歸。
責有攸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