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主而事
成語拼音
- zé zhǔ ér shì
擇主而事成語解釋
- 事侍奉。舊指選擇明主,爲他辦事。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許多謀士爲了自身前途和理想,不得不深思熟慮,權衡利弊,然後擇主而事。
成語故事
- 在那風雲變幻的亂世之中,英雄輩出,豪傑雲集。而在這亂世的洪流裏,有一位名叫李賢的謀士。
李賢自幼聰慧過人,飽讀詩書,心懷壯志。他成年後,恰逢天下大亂,各方諸侯紛紛崛起,逐鹿中原。李賢深知,在這動盪的時代,選擇一位明主輔佐,方能施展自己的抱負,成就一番偉業。
起初,李賢投靠了一位勢力較大的諸侯郭勇。郭勇勇猛善戰,但卻剛愎自用,不聽謀士的勸諫。李賢多次向郭勇進言,提出一些明智的策略,然而郭勇卻不以爲然,甚至對李賢的建議嗤之以鼻。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李賢力勸郭勇不要貿然出兵,應等待時機,可郭勇一意孤行,結果導致大敗,損兵折將。
李賢心灰意冷,他意識到郭勇並非能夠成就大業之人。於是,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郭勇,踏上了尋找明主的征程。
經過一番輾轉,李賢聽聞了另一位諸侯劉輝的名聲。劉輝禮賢下士,廣納賢才,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李賢決定前往劉輝的領地一探究竟。
當他到達劉輝的領地後,發現這裏果真如傳聞中那般繁榮昌盛。劉輝對李賢的到來極爲重視,親自接見,並虛心請教治國之道和軍事策略。李賢感受到了劉輝的誠意和對人才的尊重,他向劉輝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劉輝對李賢的才能讚賞有加,當即委以重任。
在李賢的輔佐下,劉輝的勢力日益壯大。李賢爲劉輝出謀劃策,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對外,他運用巧妙的外交手段,與其他諸侯結成聯盟;對內,他推行改革,發展經濟,加強軍事訓練。
然而,隨着劉輝勢力的擴張,他的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劉輝開始變得驕傲自滿,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對李賢的勸諫也不再重視。李賢深知,長此以往,劉輝必將走向衰敗。
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後,李賢再次做出了擇主而事的決定。他離開了劉輝,繼續尋找真正能夠實現天下太平的明主。
歷經磨難,李賢終於遇到了一位胸懷天下、志存高遠的諸侯孫承。孫承不僅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更有着一顆仁愛之心,他立志要結束這亂世,讓百姓過上安寧的生活。李賢與孫承一見如故,孫承對李賢的才能極爲欽佩,而李賢也被孫承的理想所打動。
從此,李賢全心全意地輔佐孫承。在李賢的智謀和孫承的英勇領導下,他們的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掃平了各路諸侯,統一了天下,開創了一個太平盛世。
李賢擇主而事的經歷,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它告訴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選擇正確的方向和跟隨正確的領導者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和理想。
擇主而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