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成語拼音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
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成語解釋
-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典故出處
- 語本《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成語典故
- 操謂鬆曰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成語造句
- 在戰場上,這位將軍指揮有方,麾下的將士們英勇無畏,最終做到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立下赫赫戰功。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位英雄人物,他的事蹟足以詮釋“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真正含義。
此人便是赫赫有名的白起。白起生活在戰國時期,那是一個諸侯紛爭、戰亂頻繁的時代。
當時,秦國欲擴張領土,增強國力,白起便在這樣的背景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秦國與韓國交鋒,白起率領秦軍出征。韓國軍隊憑藉着堅固的城池和充足的糧草,自以爲能夠抵禦秦軍的進攻。然而,白起卻展現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他仔細觀察地形,分析敵軍的佈陣,尋找着敵人防線的薄弱之處。
在戰鬥中,白起身先士卒,秦軍將士們在他的激勵下,個個奮勇殺敵。他巧妙地運用戰術,聲東擊西,佯攻一方,實則主力突襲另一方。最終,秦軍成功攻破了韓國的城池,取得了首場重大勝利。
此後,白起又迎來了與趙國的關鍵戰役。趙國軍隊以勇猛善戰著稱,但白起毫不畏懼。他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在敵軍尚未完全準備好之時,便迅速發起攻擊。他指揮若定,讓秦軍的各部分緊密配合,猶如一臺精密的戰爭機器。這場戰役中,白起再次展現了他的智慧和勇氣,秦軍大獲全勝,趙國損失慘重。
白起的威名傳遍了各國,他所到之處,敵軍無不聞風喪膽。無論是面對怎樣的強敵,怎樣複雜的戰局,他總能冷靜應對,找到克敵制勝的方法。
在歷史的記載中,白起參與了衆多戰役,幾乎無一敗績。他的戰略眼光、指揮才能以及對士兵的鼓舞和帶領,使得他的軍隊成爲了一支令人畏懼的力量。他真正做到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爲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白起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取得勝利,不僅需要勇氣和力量,更需要智慧和策略。只有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實踐,才能在人生的戰場上,實現“戰無不勝,攻無不取”的輝煌。
戰無不勝,攻無不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