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幹之讎

成語拼音

zhěn gàn zhī chóu

枕幹之讎成語解釋

指不共戴天的仇恨。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爲了實現心中的正義,他毅然決定面對曾經的敵人,決心報那枕幹之讎。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衛國和鄭國。兩國之間的邊界時常發生爭端,百姓深受其苦。 衛國的國君性格剛猛,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將鄭國視爲眼中釘。鄭國的國君則相對溫和,一直試圖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矛盾,但衛國國君卻不予理睬。 終於,在一個陰霾密佈的日子,衛國國君不顧大臣們的勸阻,毅然發動了對鄭國的戰爭。鄭國的軍隊雖然奮力抵抗,但由於衛國準備充分,鄭國的城池還是接連失守,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 鄭國的一位年輕將領名叫李毅,他在戰爭中失去了父親和兄長,心中充滿了悲憤。看着滿目瘡痍的家園和痛苦不堪的百姓,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衛國付出代價,報這血海深仇。 戰爭結束後,李毅沒有沉浸在悲傷之中,而是積極投入到重建家園和訓練軍隊的工作中。他每天枕着兵器入睡,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國仇家恨。他的努力得到了百姓和士兵們的支持,大家齊心協力,使得鄭國逐漸恢復了元氣。 經過多年的準備,鄭國的國力日益強盛,軍隊也訓練有素。而此時的衛國,由於常年征戰,國內民生凋敝,軍隊疲憊不堪。 李毅認爲報仇的時機已到,他親自率領大軍向衛國進發。衛國國君聞訊大驚,匆忙組織軍隊抵抗,但已無力迴天。鄭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舉攻破了衛國的都城。 衛國國君被迫投降,李毅終於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心願,報了枕幹之讎。然而,他並沒有被仇恨矇蔽雙眼,在勝利之後,他下令善待衛國的百姓,希望兩國能夠從此和睦相處,不再發生戰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仇恨雖然可能成爲前進的動力,但在復仇之後,更應該以寬容和智慧來處理後續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和平與安寧。正如古人云:“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

枕幹之讎-成語圖片

枕幹之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