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貧濟乏

成語拼音

zhèn pín jì fá

振貧濟乏成語解釋

接濟貧窮的人和沒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窮恤寡”、振窮恤貧”。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艱難的時刻,許多愛心人士紛紛挺身而出,慷慨解囊,以實際行動振貧濟乏,幫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們度過難關。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公的官員。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家,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大志。 李公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步入仕途。他爲官之初,被分配到了一個較爲偏遠且貧困的地區。那裏的百姓生活艱苦,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李公上任後,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他看到許多家庭因爲天災人禍而陷入絕境,心中充滿了憐憫和憂慮。 於是,李公決定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改善當地百姓的生活。他首先整頓了當地的吏治,嚴厲打擊那些貪污腐敗、欺壓百姓的官員,爲百姓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環境。 接着,他積極組織興修水利,開墾農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李公親自參與勞作,與百姓同甘共苦。他的以身作則,極大地鼓舞了民衆的積極性。 然而,僅僅依靠農業發展還遠遠不夠。李公深知,要想讓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還需要發展商業和手工業。他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商人前來投資經商,同時支持本地的工匠發展手藝。 在李公的不懈努力下,這個地區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百姓們的生活有了顯著改善,溫飽問題得到了解決。 但李公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時刻關注着那些依然貧困的家庭。每逢災年,他總會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對於那些失去勞動能力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他也會定期送去生活物資,確保他們能夠生存下去。 李公的所作所爲,正是“振貧濟乏”的真實寫照。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爲官者的責任和擔當,讓這片土地上的百姓感受到了溫暖和希望。 後來,李公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度,成爲了官員們學習的楷模。他的名字被載入史冊,永遠被後人銘記和讚頌。

振貧濟乏-成語圖片

振貧濟乏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