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之音

成語拼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

正始之音成語解釋

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於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爲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於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典故出處

《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於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

成語典故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嘆,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唐·白居易《五絃彈》詩)

成語造句

魏晉時期,社會動盪,但文學領域卻異彩紛呈,出現了不少堪稱經典的作品,其中就蘊含着正始之音。

成語故事

在三國末期到西晉初期,社會動盪不安,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羣文人雅士,他們的思想和作品被後世稱爲“正始之音”。 當時,曹魏政權逐漸被司馬氏家族掌控,政治鬥爭異常激烈,許多文人陷入了兩難的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命運的無常以及社會的本質。 何晏,作爲當時的名士之一,才華橫溢,卻在政治的漩渦中難以自拔。他渴望一展抱負,卻又不得不面對殘酷的現實。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對人生的迷茫和對未來的不確定。 王弼,年少聰慧,對老莊之學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以其獨特的見解和深邃的思考,試圖在這混亂的世界中尋找一絲寧靜和真理。他的言論和著述,爲“正始之音”增添了厚重的哲學色彩。 這些文人所處的時代,戰爭頻繁,百姓生活困苦。他們看到了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憤。然而,他們無法直接抨擊時政,只能藉助詩歌、文章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正始之音”並非只是一種文學風格,更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它反映了文人們在艱難時世中,對自由、正義和美好的嚮往。他們深知,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他們依然堅持用自己的方式發聲。 嵇康,這位剛正不阿的才子,以其卓越的琴藝和不羈的性格,成爲了“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他拒絕與司馬氏合作,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最終,他的正直引來了殺身之禍,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流傳。 阮籍,佯狂避世,以醉酒來逃避現實的痛苦。他的《詠懷詩》,充滿了對人生的感慨和對世事的憂慮,讓後人感受到了那個時代文人內心的掙扎。 “正始之音”猶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雖然微弱,卻爲後來的文學發展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礎。它讓我們看到了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文人的堅守和抗爭,也讓我們更加珍惜和平與自由的來之不易。它提醒着我們,無論身處何種困境,都要保持對真、善、美的追求,勇敢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正始之音-成語圖片

正始之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