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爲之

成語拼音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知其不可而爲之成語解釋

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典故出處

《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爲之者與?’”

成語典故

吾輩固知其不可而爲之耳。★章炳麟《致伯中書十四》

成語造句

面對旁人的冷嘲熱諷,他依然堅定地去做那件困難重重的事,大有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勇氣。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紛爭,社會動盪不安。 孔子,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心懷天下,立志恢復周禮,推行仁政,以拯救蒼生。然而,他所面臨的局勢異常艱難。 當時的各國諸侯,大多追求權力和財富,爲了爭奪土地和人口,不惜發動殘酷的戰爭。他們對於孔子所倡導的仁愛、禮義等理念,並不感興趣,甚至視爲迂腐之談。 孔子帶着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希望能得到某個諸侯的支持,從而實現他的政治理想。但所到之處,常常遭受冷遇和拒絕。 在衛國,衛靈公表面上對孔子禮遇有加,實際上卻並不採納他的治國方略。孔子看到衛國的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心中充滿憂慮,但他依然沒有放棄努力,試圖說服衛靈公推行仁政。 在陳國,陳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陳國的君主對於孔子的學說更是置若罔聞,只關心如何保住自己的王位和領土。 即便如此,孔子依然堅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確的,是能夠拯救這個亂世的。他的弟子們也曾多次勸他放棄,認爲這是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然而孔子卻說:“知其不可而爲之。”他深知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難以實現,但他認爲,作爲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人,不能因爲困難重重就退縮不前。 孔子的這種精神,並非是盲目地固執,而是出於對天下蒼生的深切關愛,對道德和正義的堅定信念。他認爲,即使最終無法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但只要努力去做,就有可能影響一部分人,爲未來的社會變革埋下種子。 在歷史的長河中,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爲之”的精神,激勵着無數仁人志士。他們在面對困境和艱難抉擇時,不畏懼困難,勇往直前,爲了心中的正義和理想而不懈奮鬥。這種精神成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傳承至今。

知其不可而爲之-成語圖片

知其不可而爲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