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切諫
成語拼音
- zhí yán qiē jiàn
直言切諫成語解釋
- 謂以正直的言論諫諍。古時多用於臣下對君主。同直言極諫”。
典故出處
- 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雖詼笑,然時觀察顏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爲官清廉,一心爲了百姓,面對朝廷的種種弊端,總是直言切諫,絲毫不畏懼權貴。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風雲變幻,權謀爭鬥不斷。有一位名叫魏徵的賢臣,他以直言切諫而聞名於世。
魏徵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然而在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僅沒有怪罪魏徵,反而對他委以重任。
唐太宗深知,要治理好國家,就需要臣子們直言不諱地指出自己的過錯。而魏徵正是這樣一位剛正不阿的臣子。
有一次,唐太宗興致勃勃地得到了一隻上好的鷂鷹,正放在手臂上把玩,忽然聽聞魏徵前來奏事。唐太宗深知魏徵定會對此事加以勸諫,於是匆忙將鷂鷹藏於懷中。魏徵其實早已看到,但他佯裝不知,故意在奏事時拖延時間,滔滔不絕。等到魏徵離開,唐太宗再拿出鷂鷹時,鷂鷹已經悶死在懷中。
還有一回,唐太宗想要去泰山封禪,以彰顯自己的功績。滿朝文武大多阿諛奉承,紛紛表示贊同。唯有魏徵直言切諫道:“如今國家雖然安定,但民生尚未完全恢復,倉庫尚不充盈。此時去封禪,耗費巨大,勞民傷財,並非明智之舉。”唐太宗聽後,雖心中不快,但經過深思,還是採納了魏徵的建議,放棄了封禪的想法。
魏徵的直言切諫並非只是逞一時之勇,而是出於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憂慮。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的興衰爲例,向唐太宗闡述治國理政的道理。他曾說:“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提醒唐太宗要以史爲鑑,不可重蹈前朝的覆轍。
正是因爲有魏徵這樣直言切諫的臣子,唐太宗才能時刻保持清醒,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爲,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魏徵的直言成爲了唐太宗治理國家的一面鏡子,讓唐太宗能夠明察得失,做出正確的決策。
後世之人在評價這段歷史時,無不稱讚魏徵的忠誠與勇敢,也感慨唐太宗的胸懷與氣度。直言切諫,不僅需要有敢於直言的勇氣,更需要有一顆爲國爲民的赤誠之心。而能夠接納直言切諫的君主,更是難能可貴。魏徵與唐太宗的故事,成爲了千古美談,爲後世所傳頌。
直言切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