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功
成語拼音
- zhǐ chǐ zhī gōng
咫尺之功成語解釋
- 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勞。
典故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五》雖有高世之明,無咫尺之功者,不賞。”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想要實現偉大的目標,不能只依賴於咫尺之功,必須有長遠的規劃和不懈的努力。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衛國和魯國。衛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但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魯國則相對較小,但國君勵精圖治,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
衛國的國君聽聞魯國的繁榮昌盛,心中十分嫉妒,決定發動戰爭,企圖侵佔魯國的領土,掠奪其財富。於是,衛國派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向魯國進發。
魯國國君得知衛國來襲,立即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有的主張求和,有的主張抵抗。在這關鍵時刻,一位名叫子羽的大臣站了出來,他說道:“衛國雖然強大,但我們也不能輕易屈服。我們應當積極備戰,憑藉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未必不能抵禦衛國的侵略。”魯國國君採納了子羽的建議,開始動員全國之力,準備抵抗衛國的進攻。
魯國的百姓們也紛紛響應國君的號召,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年輕人紛紛報名參軍,婦女們則爲士兵們準備衣物和食物。在魯國上下一心的努力下,魯國的軍隊迅速組建起來,並進行了嚴格的訓練。
不久,衛國的軍隊抵達了魯國邊境。魯國的將領們率領士兵們奮勇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戰鬥中,魯國的一位年輕將領名叫仲由,他身先士卒,勇猛無比,一次次地擊退了衛國軍隊的進攻。然而,衛國軍隊畢竟人數衆多,裝備精良,魯國軍隊漸漸處於劣勢。
在這危急關頭,子羽想出了一個妙計。他派人在衛國軍隊的後方製造混亂,散佈謠言,說衛國國內發生了叛亂,國君危在旦夕。衛國的將領們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亂,紛紛擔心國內的局勢。此時,魯國軍隊趁機發起反攻,一舉打亂了衛國軍隊的陣腳。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衛國軍隊終於潰敗而逃。魯國軍隊乘勝追擊,收復了失地,還繳獲了大量的兵器和物資。魯國上下一片歡騰,人們紛紛稱讚國君的英明領導和將領們的英勇作戰。
在慶功宴上,國君對子羽和仲由等功臣進行了封賞。子羽卻說道:“此次勝利,乃是衆人之力,我等只是盡了微薄之力,不敢居功。況且,衛國雖敗,但仍有實力,我們不可掉以輕心,還需加強防備,以防其再次來犯。”國君聽了,深以爲然,點頭稱讚。
此次戰爭,魯國以弱勝強,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雖然只是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其意義重大。這一場勝利可謂是“咫尺之功”,雖然看似只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勝利,但卻爲魯國贏得了寶貴的和平與發展的時間,也讓魯國的百姓們免受戰爭之苦。而魯國能夠取得這一勝利,靠的不僅僅是將領們的英勇和智慧,更是全國上下團結一致、衆志成城的結果。這個故事也告訴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要團結一心,勇往直前,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也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咫尺之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