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絲益棼

成語拼音

zhì sī yì fén

治絲益棼成語解釋

治整理;益越發;棼紛亂。理絲不找頭緒,結果越理越亂。比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對頭,反而使問題更加複雜。

典故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成語典故

以今日外交喫緊,若舍事實而爭言法理,勢必曠日持久,治絲益棼,陸沉之憂,懸於眉睫。★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九回

成語造句

面對這複雜的局面,他試圖理清頭緒,卻因方法不當,結果治絲益棼,變得更加混亂。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王英明睿智,治國有方,百姓們安居樂業。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國王漸漸老去,他決定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新國王繼位之初,也是心懷壯志,想要做出一番超越父親的偉大功績。 當時,國家的政務繁雜,新國王爲了展現自己的能力,對許多政策和制度進行了頻繁的改革。他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也沒有充分了解國情和民意,就盲目地推行新的法令和措施。 比如在稅收方面,他今天覺得應該加重農業的稅收以增加國庫收入,明天又覺得應該減輕商業的稅收以促進貿易發展。在官員的選拔上,他一會兒採用推薦制度,一會兒又改爲考試製度。在軍事上,他不斷地調整軍隊的編制和戰略部署。 結果,這些頻繁且混亂的變革,讓朝廷的官員們感到無所適從,百姓們也被弄得暈頭轉向。國家的秩序變得混亂不堪,原本穩定的社會局面被打破,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民生哀怨四起。 一位忠誠的老臣看到這種情況,憂心忡忡地向國王進諫說:“陛下,您如今的治國之策,就如同整理絲線,不遵循規律,越整理越亂啊!”國王聽了,卻不以爲然,認爲老臣思想保守,沒有創新精神。 但隨着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陷入了困境,國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終於明白,治理國家不能隨心所欲,頻繁地改變政策和制度,只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和糟糕,就如“治絲益棼”一般。 後來,國王痛定思痛,重新審視國家的現狀,虛心聽取大臣和百姓的意見,逐步穩定了國家的局勢,讓國家重新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如果不遵循客觀規律,胡亂折騰,往往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我們應當在行動之前,深思熟慮,制定合理的計劃和策略,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治絲益棼-成語圖片

治絲益棼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