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底柱

成語拼音

zhōng liú dǐ zhù

中流底柱成語解釋

比喻堅強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同中流砥柱”。

典故出處

宋·朱熹《與陳侍郎書》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國家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刻,總有一羣勇敢無畏的人挺身而出,成爲中流底柱,守護着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

成語故事

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見證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傳奇。 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四方諸侯紛爭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就在這國將不國、民不聊生的危急關頭,一位名叫李毅的將領挺身而出。 李毅出身貧寒,但自幼胸懷大志,勤奮好學,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和卓越的軍事才能。當國家陷入混亂之際,他毅然投身軍旅,率領着一支忠心耿耿的隊伍,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起初,他們的力量薄弱,裝備簡陋,但李毅憑藉着過人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多次以少勝多,擊退了來犯之敵。然而,戰爭的局勢愈發嚴峻,敵軍的勢力愈發強大,他們步步緊逼,企圖一舉消滅李毅的部隊。 在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役中,李毅的軍隊被敵軍重重包圍,陷入了絕境。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士兵們開始心生恐懼,士氣低落。但李毅毫不畏懼,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大聲激勵着士兵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今我們已無退路,唯有拼死一戰,方有生機!”士兵們被他的勇氣和決心所感染,紛紛振作精神,跟隨他奮勇殺敵。 在李毅的指揮下,軍隊如同一股鋼鐵洪流,衝破了敵軍的包圍。經過數日的激戰,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扭轉了戰局。 此後,李毅率領着他的軍隊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成爲了國家的中流底柱。他的威名傳遍了整個國家,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視他爲拯救國家的英雄。 然而,李毅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深知,戰爭帶來的創傷需要時間來撫平,國家的重建需要衆人的努力。於是,在戰爭結束後,他積極投身於國家的建設之中,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李毅的故事,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流底柱”的真正含義,即在艱難險阻面前,堅定不移,勇往直前,成爲支撐國家和民族的脊樑。

中流底柱-成語圖片

中流底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