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仁不富
成語拼音
- wéi rén bù fù
爲仁不富成語解釋
- 要仁愛就不能發財致富。參見“爲富不仁”。
典故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陽虎曰:‘爲富不仁矣,爲仁不富矣。’”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諸侯滕國國君想實行仁政,手下人把孟子推薦給他,他虛心請教怎樣實行仁政。孟子說想一心發財的人是不能實行仁政的就是說“爲富不仁,爲仁不富”,實行仁政的君主徵收賦稅是有限度的,只有老百姓富了國家才能富強。
成語造句
- 一些人追求財富而不擇手段,完全忘記了爲仁不富的道理,最終可能會陷入困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叫李義的商人。
李義頭腦靈活,善於經營,憑藉着自己的努力積累了不少財富。然而,隨着財富的增長,他的心性卻慢慢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變得唯利是圖,爲了謀取更多的利益,不惜使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
有一次,城中發生了饑荒,百姓們生活困苦,糧食短缺。許多商人看到了商機,紛紛趁機擡高糧價,大發災難財。李義自然也不甘落後,他將自己庫存的糧食高價出售,絲毫不顧及百姓們的死活。他的行爲讓很多百姓陷入了絕境,甚至出現了餓死人的情況。
一位名叫張賢的官員看到了這一切,他對李義的行爲極爲不滿。張賢找到李義,勸他不要如此貪婪,應該在這個時候多爲百姓着想,降低糧價,幫助大家度過難關。然而,李義卻不以爲然,他認爲自己做生意就是爲了賺錢,憑什麼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義的財富越來越多,但他在百姓中的名聲卻越來越臭。人們對他的貪婪和無情深感痛恨。而李義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依舊我行我素。
終於,這個國家爆發了一場嚴重的動亂。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那些爲富不仁的商人,李義自然也成爲了衆矢之的。他的店鋪被憤怒的百姓砸毀,他積累的財富也在一夜之間化爲烏有。
李義在逃亡的過程中,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爲,心中充滿了悔恨。他終於明白,一個人如果只追求財富而不顧及他人的利益,最終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正如古人所云:“爲富不仁,爲仁不富。”李義曾經爲了追求財富而拋棄了仁義道德,最終也遭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財富固然重要,但仁義道德更是不可忽視的。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線,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獲得長久的幸福和成功。否則,就如同李義一般,即使積累了再多的財富,也終究會因爲自己的不仁不義而失去一切。
爲仁不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