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虺弗摧,爲蛇若何
成語拼音
- wéi huǐ fú cuī,wéi shé ruò hé
爲虺弗摧,爲蛇若何成語解釋
- 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後患。
典故出處
- 《國語·吳語》:“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
成語典故
-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軍在夫椒大敗越王勾踐,並破了越國的首都。越王勾踐派大夫文種向吳國求和,吳王準備答應。伍子胥認爲不能許和說“爲虺弗摧,爲蛇將若何?”吳王不聽他的建議,除惡未盡結果在20年後被勾踐所消滅。
成語造句
- 如果在敵人還弱小的時候不加以消滅,等其強大了,那將會後患無窮,正所謂爲虺弗摧,爲蛇若何。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當時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鄭莊公在位期間,他的弟弟共叔段一直心懷不軌,妄圖奪取國君之位。鄭莊公明知共叔段的野心,卻一直隱忍不發,大臣們多次勸他早日除掉共叔段,以絕後患。但鄭莊公卻總是說:“現在還不是時候。”
共叔段見鄭莊公沒有采取行動,便越發肆無忌憚地擴張自己的勢力。他私自招募士兵,囤積糧草,修築城池,大有與鄭莊公分庭抗禮之勢。鄭莊公依然按兵不動,靜靜地看着共叔段的所作所爲。
終於,共叔段覺得時機成熟,準備起兵造反。然而,他的一舉一動早已在鄭莊公的掌握之中。鄭莊公果斷出兵,迅速平定了共叔段的叛亂。
事後,有大臣問鄭莊公爲何一開始不阻止共叔段,非要等到他釀成大禍纔出手。鄭莊公感慨地說:“我早就知道共叔段的野心,但如果在他勢力還弱小的時候就去打擊他,可能會引起衆人的非議,說我不念兄弟之情。我就是要讓他不斷膨脹,等他的罪行昭然若揭,我再出手,那時就名正言順了。就如同‘爲虺弗摧,爲蛇若何’,如果在他還是小蛇的時候不除掉他,等他長成大蛇就難以對付了。”
鄭莊公的這一做法,既顯示了他的智慧和謀略,也讓人們深刻地理解了“爲虺弗摧,爲蛇若何”這個成語的含義。在面對潛在的威脅時,如果不能及時採取行動,等到威脅發展壯大,就可能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行動力,不能因爲一時的猶豫或疏忽而讓小問題演變成大災難。
爲虺弗摧,爲蛇若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