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法自弊

成語拼音

wéi fǎ zì bì

爲法自弊成語解釋

作定自弊。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爲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國進行一系列政治和經濟制度改革,太子駟觸犯新法被商鞅定罪。秦國逐漸富強起來。後來太子駟成爲秦惠文王,他公報私仇要治商鞅罪過。商鞅出逃,沒人敢收留,沒想到商鞅作法自斃,被秦王所殺。

成語造句

你可能想說的是“作法自斃”。 他之前爲了私利不擇手段,結果最後卻作法自斃,自食惡果。

成語故事

以下是一個關於“爲法自弊”的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其君主一心想要建立一套完備且嚴格的法律制度,以確保國家的秩序和穩定。於是,他召集了衆多賢能之士,共同制定了極爲詳盡的法律法規。 起初,這些法律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社會秩序井然,犯罪率也大大降低。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問題逐漸浮現出來。 有一次,一位忠誠的大臣在執行公務時,因爲一個小小的疏忽,觸犯了一條極爲苛刻的法律。儘管他平日裏忠心耿耿,爲國家做出了諸多貢獻,但按照法律規定,他依然遭到了嚴厲的懲罰。這件事在朝廷和民間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人們開始對這些法律感到恐懼和不安。 君主卻依然固執地堅持着這些法律,認爲只有嚴格執行才能維護國家的權威。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因爲一些無意的過錯而受到重罰,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種緊張和壓抑的氛圍之中。 久而久之,人們做事變得畏首畏尾,生怕一不小心就觸犯了法律。許多有才能的人也因爲擔心受到無端的懲罰而不願爲國家效力,國家的發展開始變得緩慢。 更糟糕的是,一些奸臣利用這些嚴格的法律來打擊異己,公報私仇,使得朝廷內部烏煙瘴氣。而君主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依然堅信自己的法律是完美無缺的。 最終,這個曾經繁榮的國家因爲這套過於嚴苛的法律制度而陷入了困境,人民生活困苦,國家實力也大幅削弱。這正如歷史上的一些例子,一味地追求嚴刑峻法,卻忽視了法律的合理性和人性化,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弊端。這也正是“爲法自弊”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警示着後人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要權衡利弊,不可過度僵化,以免自食其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無論是規章制度還是法律法規,都應該在維護公平正義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和人們的感受,做到剛柔並濟,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爲法自弊-成語圖片

爲法自弊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