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賊捉贓

成語拼音

zhuō zéi zhuō zāng

捉賊捉贓成語解釋

比喻處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實爲根據。

典故出處

宋·胡太初《晝簾緒論·治獄》諺曰‘捉賊捉髒,捉捉雙。’此雖俚言,極爲有道。”

成語典故

捉賊捉贓,捉姦見雙。又無證見,如何斷得他罪。★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三十五

成語造句

警察辦案一向嚴謹,講究捉賊捉贓,不會僅憑猜測就給人定罪。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平靜而安寧。然而,近日來,鎮裏卻發生了一系列離奇的盜竊事件,讓居民們人心惶惶。 鎮裏有一位富有的商人,名叫李福。他經營着一家頗具規模的綢緞莊,生意興隆。一天清晨,李福如往常一樣來到店鋪準備營業,卻驚愕地發現店內的一些珍貴綢緞不翼而飛,損失慘重。他怒不可遏,立刻報了官。 負責此案的是縣衙的捕頭王猛。王猛爲人正直,辦事幹練,他決心一定要將這可惡的盜賊捉拿歸案,還小鎮一個安寧。 經過一番調查,王猛發現最近鎮上來了一個行蹤詭祕的陌生人,名叫張三。此人沒有正當的營生,卻每日在鎮裏遊蕩,形跡十分可疑。王猛便派人暗中監視張三的一舉一動。 沒過幾日,又有一戶人家遭了賊,丟失了不少財物。而就在這戶人家被盜的當晚,監視張三的差役發現他深夜出門,行色匆匆。王猛覺得張三嫌疑重大,決定對他進行抓捕。 然而,當張三被帶到縣衙時,他卻矢口否認自己與盜竊案有關,堅稱自己是被冤枉的。王猛深知,若要讓張三認罪,必須要有確鑿的證據,正所謂捉賊捉贓。 於是,王猛帶領手下對張三的住處進行了仔細搜查。終於,在張三的牀底下發現了一個暗格,裏面藏着部分被盜的財物。面對這些贓物,張三再也無法狡辯,只得低頭認罪。 在古代的律法中,對於盜竊這樣的罪行,向來是嚴懲不貸。《唐律疏議》中就有明確的規定,盜竊財物達到一定數額者,將受到嚴厲的刑罰。而王猛正是依據律法,將張三繩之以法,爲鎮裏的百姓討回了公道。 經此一事,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而王猛“捉賊捉贓”的辦案方式,也成爲了當地百姓口中的美談,傳頌至今。它告誡着後人,在處理問題時,要有真憑實據,不可僅憑猜測和懷疑,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公正公平,令人信服。

捉賊捉贓-成語圖片

捉賊捉贓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