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斟今

成語拼音

zhuó gǔ zhēn jīn

酌古斟今成語解釋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典故出處

明·楊慎《詞品·填詞用韻宜諧俗》此詞連用數韻,酌古斟今,尤妙。”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我們在研究歷史時,應該廣泛閱讀各類資料,從不同角度思考,以達到酌古斟今的目的,從而更好地理解過去,指引未來。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智者善於從過往的經驗中汲取智慧,以指引當下和未來的道路。這就如同“酌古斟今”所表達的深意。 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這位開創了貞觀之治的英明君主,便是一位懂得酌古斟今的典範。 隋末,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李淵在晉陽起兵,李世民跟隨父親南征北戰,最終推翻了隋朝,建立了唐朝。然而,新朝初立,百廢待興。李世民深知,若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必須以史爲鑑。 他翻閱前朝典籍,研究秦漢以來的興衰成敗。秦始皇統一六國,卻因嚴刑峻法、勞民傷財,導致二世而亡;漢武帝雖有雄才大略,但晚年窮兵黷武,致使社會動盪。李世民從這些歷史中深刻領悟到,君主不可濫用權力,不可忽視百姓的疾苦。 於是,他廣納賢才,虛心聽取大臣們的建議。魏徵,這位以直言進諫著稱的名臣,多次向李世民指出施政中的不足之處。李世民不僅不怒,反而欣然接受,因爲他明白,魏徵的諫言是在幫助他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轍。 在經濟上,李世民借鑑漢初文帝、景帝推行的休養生息政策,輕徭薄賦,鼓勵農耕。他還下令整頓戶籍,清查土地,使國家的賦稅收入得到保障。經過多年的努力,唐朝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在軍事上,李世民回顧漢武帝抗擊匈奴的戰略,同時也吸取了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失敗的教訓。他採取了靈活的外交策略,對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恩威並施。在軍事行動中,他善於用人,選拔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使唐朝的邊疆得以安定。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世民重視儒家經典的傳承和推廣,鼓勵學子們研讀經史子集。他認爲,只有通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才能培養出更多有道德、有才華的人才,爲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正是因爲李世民能夠酌古斟今,善於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並將其運用到治國理政之中,唐朝才迎來了繁榮昌盛的貞觀之治。這一段輝煌的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個人的成長,都應該學會從過去的經驗中汲取智慧,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方能不斷進步,走向成功。

酌古斟今-成語圖片

酌古斟今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