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不暇
成語拼音
- zì jiù bù xiá
自救不暇成語解釋
- 解救自己都來不及。指無力再幫助他人。
典故出處
- 唐·杜甫《爲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寇形勢圖狀》今殘孽雖窮蹙日甚,自救不暇,尚慮其逆帥望秋高馬肥之便,蓄突圍拒轍之謀。”
成語典故
- 子孫不肖,放且流落,自救不暇。★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己丑館選》
成語造句
- 如今他諸事纏身,自己的問題都應接不暇,哪裏還有精力去管別人,真可謂自救不暇。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扣人心絃的故事。
那是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各國紛爭不斷,戰火連天。有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其國力本就薄弱,在這亂世之中更是風雨飄搖。
衛國的國君是一位年輕而缺乏經驗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擴張領土,增強國力,卻未能審時度勢。在一次錯誤的決策下,衛國貿然對鄰國發動了戰爭。然而,這場戰爭的發展完全超出了衛國的預料。鄰國的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而衛國的軍隊則顯得倉促上陣,準備不足。
戰爭的局勢迅速惡化,衛國的軍隊節節敗退。戰場上,衛國的士兵們傷亡慘重,士氣低落。國內,由於大量青壯年被徵調入伍,農田荒蕪,民生凋敝。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
而此時,其他強國見衛國如此虛弱,也紛紛對其虎視眈眈,欲趁機瓜分衛國。衛國的國君這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策帶來了多麼嚴重的後果。
面對如此危急的局勢,衛國的國君試圖尋求外部的援助。他派出使者向周邊的國家求救,然而,這些國家或是自身難保,或是對衛國的困境冷眼旁觀,根本無人願意伸出援手。
此時的衛國,真可謂是自救不暇。國內資源匱乏,軍隊潰敗,外部又沒有任何支援。國君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試圖採取一些措施來挽救國家。
他下令召回所有在外作戰的軍隊,集中力量保衛國內的重要城池。同時,他還積極組織百姓進行生產,以恢復國內的經濟。然而,這些努力在強大的敵人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最終,衛國在這場災難中遭受了重創,國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這個曾經充滿希望的國家,因爲國君的錯誤決策和盲目行動,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做任何決策之前,都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的實力和外部的環境,切不可盲目衝動,否則一旦陷入困境,便會自顧不暇,甚至無法自救。
自救不暇-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