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欺人
成語拼音
- zì qī qī rén
自欺欺人成語解釋
- 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典故出處
- 《朱子語類》因說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語典故
- 有人說中國的實業就會藉此促進,那是自欺欺人之談。★魯迅《兩地書·二九》
成語造句
- 他明明知道自己的錯誤,卻還一味地找藉口掩蓋,這種做法不過是自欺欺人。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三的書生。張三出生於一個貧寒之家,但他自幼聰慧,一心想要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張三寒窗苦讀多年,終於迎來了科舉考試。他滿懷信心地走進考場,覺得自己胸有成竹,必定能夠高中。然而,考試的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他名落孫山。
面對這樣的挫折,張三並沒有反思自己的不足,反而爲自己的失敗找各種藉口。他覺得是考官有眼無珠,不識他的才華;又認爲是同考的考生作弊,才讓自己沒能上榜。他整日沉浸在這些自我安慰的想法中,對身邊人的勸告充耳不聞。
親朋好友都勸他要正視自己的問題,重新努力學習,彌補不足之處,來年再戰。但張三卻堅信自己已經足夠優秀,這次只是運氣不好。他依舊每天無所事事,四處閒逛,還向別人吹噓自己的學問有多麼高深。
時間匆匆而過,又到了科舉考試的時候。張三再次踏入考場,然而這一次,他的成績比上次還要糟糕。可他依然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能力問題,反而怪考題出得太偏太難。
張三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自欺欺人,始終不願意面對現實,努力提升自己。最終,他在歲月的蹉跎中耗盡了青春和精力,依然一事無成。
回顧歷史,這樣自欺欺人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在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卻自以爲精通兵法。在與秦國的長平之戰中,他盲目自信,按照兵書上的理論排兵佈陣,結果導致趙軍大敗,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趙括就是因爲自欺欺人,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戰爭的複雜性,才釀成了如此慘劇。
所以,我們應當以張三和趙括爲鑑,切不可自欺欺人。只有勇敢地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斷努力改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自欺欺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