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爲是
成語拼音
- zì yǐ wéi shì
自以爲是成語解釋
- 是對。總以爲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典故出處
-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爲是,而以人爲非也。”《孟子·盡心下》衆皆悅之,自以爲是。”
成語典故
- 世人往往自以爲是,自誇其能。★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成語造句
- 他總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覺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對的,這種自以爲是讓他失去了很多成長的機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人。趙括出身于軍事世家,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滔滔不絕,常常讓旁人驚歎不已。
隨着時間的推移,趙括的名聲越來越大,他對自己的軍事才能也越發自信,甚至到了自以爲是的程度。
當時,國家面臨着一場重要的戰爭,敵國來勢洶洶。朝廷在選派將領時,有人舉薦了趙括。儘管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表示擔憂,認爲趙括雖然理論豐富,但缺乏實戰經驗,然而,趙括在朝堂上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讓君王深信他有能力擊退敵軍。
就這樣,趙括帶着浩浩蕩蕩的大軍出征了。到了戰場,他完全按照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理論來指揮作戰,絲毫不考慮實際的戰況和士兵們的建議。他摒棄了以往將領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的策略,一意孤行。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敵軍將領敏銳地察覺到了趙括的自以爲是和僵化戰術。他們故意佈置了一個看似簡單的陷阱,引誘趙括出兵。趙括果然中計,他不顧副將們的苦苦勸阻,執意率領大軍衝鋒。結果,趙括的軍隊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士兵們傷亡慘重。
最終,這場戰爭以趙括軍隊的慘敗告終。趙括不僅未能實現自己在朝堂上的豪言壯語,還讓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這個故事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教訓,它警示着人們,切不可像趙括那樣自以爲是,僅憑書本知識和主觀臆斷行事,而忽略了實際情況和他人的意見。歷史上諸如趙括這樣自以爲是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三國時期的馬謖,他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和副將的建議,在守街亭時,執意將軍隊駐紮在山上,結果被魏軍截斷水源,導致蜀軍大敗。這些事例都告訴我們,過度自信、自以爲是往往會導致失敗,只有保持謙虛謹慎,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取得成功。
自以爲是-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