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貽伊咎
成語拼音
- zì yí yī jiù
自貽伊咎成語解釋
- 指自己招來過錯。
典故出處
- 唐·劉知幾《史通·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祿,其事不成,自貽伊咎。”
成語典故
- 況杜亞薄知經籍,素懵文辭,李翰雖以辭藻擢第,不以書判擅名,不慎舉人,自貽伊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無名子謗議》
成語造句
- 他行事衝動魯莽,從不考慮後果,最終落得這般田地,完全是自貽伊咎。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名叫趙成的官員。趙成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了仕途。
初入官場時,趙成懷揣着一顆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盡忠心的赤誠之心。他兢兢業業,辦事公正,很快便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和百姓的愛戴。然而,隨着職位的不斷升遷,權力的逐漸增大,趙成的心態開始發生了變化。
他開始沉迷於權力帶來的虛榮和享受,不再像從前那樣傾聽百姓的呼聲,關心民生疾苦。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趙成不擇手段地打壓異己,甚至不惜誣陷忠良。他與一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勾結在一起,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次,朝廷決定開展一項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改善農田灌溉,增加糧食產量。這本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趙成卻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他暗中與負責工程的官員勾結,虛報工程費用,偷工減料,從中牟取了鉅額的財富。結果,工程竣工後不久,因爲質量問題,一場暴雨引發了洪水,沖毀了大量的農田和房屋,百姓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面對百姓的苦難和朝廷的問責,趙成不僅沒有絲毫的愧疚和自責,反而試圖推卸責任,將過錯歸咎於他人。然而,正義終究不會缺席。朝廷派遣了一位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官員前來調查此事。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和審訊,趙成的罪行終於被揭露無遺。
最終,趙成被革職查辦,家產被沒收,全家被流放。他曾經所追求的權力和財富瞬間化爲烏有,只留下了千古的罵名。
趙成的故事令人深思。他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和良好的聲譽,卻因爲貪婪和自私,最終自毀前程,自貽伊咎。正如古人云:“多行不義必自斃。”一個人如果不能堅守正道,爲了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終究會爲自己的行爲付出沉重的代價。
自貽伊咎-成語圖片